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上非常多见,可导致脊柱的严重不稳和神经功能的损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其治疗方法取得了快速发展。稳定性手术由于具有阻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对骨折进行复位、允许患者早期活动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后路椎板钩—棒系统利用撑开和韧带的牵拉作用来纠正畸形和复位骨折块,但复位效果不完全且融合节段较多。后路椎弓根系统具有更好的后凸畸形纠正能力和固定节段少等优点,但椎管减压效果仍不够理想。许多作者建议对爆裂性骨折先行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后再进行病情评估,对仍有椎管压迫的患者二期行前路减压和结构性植骨。随着前路内固定的应用,后路的分期手术可在前路被一次完成;即在直视下的椎管彻底减压、前柱的结构性植骨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即刻内固定稳定)均一次完成,避免了后路的再次手术和允许患者早期活动。 浙江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然而,对于骨折伴脱位、创伤后后柱融合的后凸畸形、不稳定爆裂性骨折和肿瘤侵入椎体前后柱结构等术中需切除脊柱的前后路结构的患者需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和环形稳定治疗。脊柱减压后的重建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广泛,在手术设计过程中,生物力学的因素也应被充分考虑。但对于脊柱结构破坏到何种程度需要前后路联合固定尚无统一量化标准。作者采用离体人脊柱标本试验对前路ZTlate钢板、后路Tenor椎弓根系统以及前后路Z个late和Tenor联合固定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作一评价,旨在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目的:评价脊柱短节段内固定器械前路Z中 钢板、后路Tenor椎弓根系统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时对腰椎的生物力学作用。 方法:采用 10具新鲜人腰椎标本几;一LJ,剔除除椎间盘、韧带、小关节囊以外的所有软组织后,双层塑料袋包扎毛0 oC低温保存备用。用适当方法在L。节段造成爆裂性骨折后(其中一个失败不予采用),遵循临床治疗要求对H个标本行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和ZTlate钢板固定、三个标本行后路Tenor椎弓根系统固定、三个标本行前路减压结构性植骨和前后路联合固定。按稳定性试验要求,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 6个运动方向给予“纯力矩”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用激光全息一散斑法记录L。椎体及相邻椎间盘的位移,得出三个实验组在各个方向的载荷一位移曲线。 结果:前后路联合固定较前路钢板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6个运动方向有更好的稳定性;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较前路钢板在后伸、左/右旋转、左侧屈运动方向有更好的稳定性;前后路联合固定的稳定性最好。 2 浙江大学硕土学位论文 结论:后路和前后路联合固定较前路固定有更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