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议题突起”是其显著特色,经济议题、对伊拉克战争政策议题、对阿富汗战争政策议题、健康保险议题等引起了美国社会广泛的关注,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正是在此背景下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Sidney McCain Ⅲ)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那么“议题”在总统选举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议题”是如何对选民的投票选择产生影响的?影响选民投票选择的因素有很多,长期以来由密西根学派最先提出的三大因素——政党认同、候选人评价、议题取向一直是选举研究界关注的重点。其中“议题取向”强调的是选举期间的各种议题对选民投票选择的影响。理性选择学派的“议题投票”以“理性人假设”为基本前提,认为选民是理性的,趋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做投票决定时,选民将考察候选人或政党在不同议题上的立场,并与自己的议题立场作比较,选择最能代表自己立场的候选人或政党进行投票。而“议题投票”的“趋近理论(proximity theory)”和“方向理论(directional theory)"对于上述选民将议题立场转变成投票选择的过程有着不同的假定和主张,并提出了不同的数理模型,对后来的“议题投票”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基于美国国家选举研究中心提供的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数据,比较评估两种“议题投票”理论,并在实证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具有较强解释力的“议题投票”理论,分析研究美国选民的“议题投票”行为。首先,了解选民是如何将议题立场转变成投票选择的,主要通过论述、比较和实证检验“趋近理论”和“方向理论”来阐明;其次,了解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的议题立场分布,并检测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的社会背景、政党认同与其议题立场之间的关系;最后,探析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选民的“议题投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