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旨在对美国华裔文学进行专题性研究,以此回应目前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去族裔化”趋势,力图引发和预示与以往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文化调整方法上不同的方式与建议,从更普遍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首先身为文学的美国华裔作品。论文提出,许多美国华裔作家的成功已经超越了族裔政治和民族学的范畴。此外,从创作和读者阅读的角度,论文的主体叙述围绕这华裔美国文学的两个独特内涵——矛盾情结和模糊性——入手,指出这两者是许多复杂因素中促成作品超越族裔边界,充满文学魅力的原因。 论文第一章从分析作品中家庭范围的矛盾情结和模糊性入手。作为一个独特的场,族裔家庭见证了跨种族转变和民族根源的冲突,并且是民族性和国际性发生微妙交锋之地。同时,“家”对于后现代和散居族裔群体而言,也日益成为一种寄托乡愁的理想性意象,它也是形成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而有限的空间。在这一章里,美国华裔作品中母亲和女儿的隐喻性关系成为首先分析的要点。由于这种关系涉及了文化冲突、文化意象、边缘体验、集体无意识中的中国文化,以及女性话语中的直觉性等,在作品中,这种特殊的文化语境能揭示出作家在创作中与民族文化疏远、和解、抵抗等的微妙态度。在谭恩美(Amy Tan)的作品中,母亲和女儿的母题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探索文化和艺术创造之间潜在与含蓄信息的视点。同时,黄玉雪(Jade Snow Wong)和任璧莲(Gish Jen)作品中处理母女关系的方式也揭示了文学永恒和矛盾的创作追索。尽管母女关系在文学写作中是一个普遍化的主题,但是在这些作品中,特殊的文化态度和处理途径使作品产生了特有的文学魅力。此外,本章还分析了华裔小说中族裔家庭所体现的矛盾情结和模糊性。在异族通婚的家庭中,族裔因素和文化冲突带来了文化同化和归属感消退等问题。一些作品将充满矛盾情结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散居族裔传统等纠结在一起,反映了每个现代人在文化适应上的共同关注点。因此,通过研究人类关系中作为永恒范式的夫妻关系,论文表明,作为社会的人,意识形态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内涵。 第二章研究了华裔作品中矛盾情结和模糊性在族裔内外追索上的体现。首先,文章分析了许多相应作品中的双重性和族裔之影,试图揭示: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存在着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的第二自我和矛盾情结。在面对文本中的矛盾情结和模糊性的艺术效果时,读者需要动用更综合的知识,如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