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非公开发行市场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第一大募资手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各项监管制度日趋规范完善,监管层对于非公开发行市场,尤其是并购重组类的非公开发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频繁的监管指导。2017年年初,证监会公布关于非公开发行的监管决定。该决定表明监管层对定向增发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尤其是针对非公开发行市场中所涉及的利益输送。证监会在新细则中予以限制。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决定探究非公开发行项目公司的各指标对发行收益率的影响。本文采取10年来非公开发行数据作为研究材料。选取非公开发行预案公告日为参考日。指标包括每股收益率、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市净率、发行额占比等六个常用的企业估值指标作为连续变量,再选取是否有大股东购买、公司所在证监会行业、发行目的这三个发行指标作为分类变量研究,以发行股票去除市场波动影响的相对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首先根据2017年非公开发行新规为防止利益输送,严格限制发行基准价的确定日期。由此本文对大股东参与是否对基准价格的确定有影响进行了判断。验证结果,显示定增期间会有内幕交易出现,但大股东参与基准价确定没有显著关系。其次对计算各连续变量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净资产收益率和PE值高度相关,去除PE值。对剩余五项连续变量进行因子分析,KOM和Bartlett的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不适合继续缩减变量。分别用全模型法和向后剔除法完成回归建模,并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每股收益率与发行收益率有负相关关系,发行额占比与发行收益率存在正相关关系。针对大股东购买、证监会行业、发行目的三个分类变量,本文根据业务知识考虑检验分类变量间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证监会行业与发行目的之间,以及以上三个分类变量共同作用的交互效应明显。综合连续变量在回归模型中通过检验的两个变量,以及三个分类变量和分类变量的两个衍生变量构造回归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每股收益率、发行额占比以及证监会行业和发行目的间的交互效应是对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在整体回归模型中排除掉大股东购买对收益率的变化,结果显示大股东购买对收益率并无显著影响。最后,并基于检验结果提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