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ase Study of Eileen Chang's Self-Translation of The Golden Cangu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ai19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用中英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其创作与翻译几乎同步发生,相伴始终,而其中英自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她的晚年生涯。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集作者与译者于一人,自译作品是译者创作生命的延续,因此也呈现出不同于一般翻译行为的特点,对自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反思现行的翻译标准与原则,而张爱玲的自译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对其自译作品的研究有着其现实意义。   在其自译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对《金锁记》的四度自译与改写。由于对同一部作品的四度自译与改写即使在中西翻译史上也极其罕见,因此很有必要探究张爱玲对同一部作品兴趣不减的原因及在这些翻译活动背后的目的,不管这些目的是有意为之还是潜意识的。   另外,在这几个文本的转化中,张爱玲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由“自由模仿”到“异化”与“归化”并重再到以“异化”为主,改写和翻译中的“创造性”逐渐减少,“充分性”逐渐增加,自译者的作者身份逐渐隐去,译者身份逐渐显化,整个过程实现了由改写到不完全忠实的自译到完全忠实的自译这种转换性互文关系的演绎。这与张爱玲的经历及不同时期不同翻译目的紧密相关,本文拟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张爱玲不同时期的翻译动机及其它外在因素对《金锁记》四度自译时翻译策略的转变所起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某些语境下,为了达到幽默、讽刺、标新立异等修辞效果,作者/说话者通过模仿现有词语,更换现有词语的某个词素而临时创造出新词语的修辞格称为仿拟。仿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本文借鉴了支永碧(2010)从语用预设视角开展政治话语批评性分析的理论框架。在预设触发语、名词化预设、语言的评价性研究以及隐喻预设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从显性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创新。她的诗歌不仅外在形式独特,引人注目,其诗歌内在蕴含思想也独具匠心,令人深思。由于狄金森思想深刻,对人生有她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诗歌往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历史很短。距跨文化交际研究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几十年被越来越
学位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搭配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语言学习和外语教学的难点。因而,搭配在语言习得尤其是高级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关于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