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问题,以及施肥后对草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我们要走因地适宜的发展道路。尽管氮肥为草地生产力提供保障,却同样面临氮素利用低劣,以及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和管理方式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本论文在青海同德牧场研究了人工草地土壤氮素季节和年际动态变化,应用15N标记肥料探讨高寒草地施肥过程中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对草地氨挥发损失量、氮素利用、牧草产量影响,以期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结论如下:(1)高寒人工草地四年中土壤氮素特征表现为:0-1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的趋势,且增长趋势较为显著,四龄相较于一龄人工草地增长约17.85%;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约67.70%;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可溶性总氮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二龄时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1.86 mg·kg-1与161.90 mg·kg-1。10-20cm土层,土壤铵态氮除二龄人工草地含量高以外,其他均保持在较低水平6.53 mg·kg-1-17.02 mg·kg-1;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在前两年最高,而后两年的含量,降低约69.77%。(2)通过野外小区试验,尿素配施脲酶/硝化抑制剂对高寒人工草地土壤累计氨挥发量表现为:尿素(727.77 g N·hm-2)>尿素+DMPP(439.30 g N·hm-2)>尿素+NBPT(94.85 g N·hm-2)>尿素+NBPT+DMPP(80.01 g N·hm-2)。统计结果表明,除尿素+NBPT+DMPP和尿素+NBPT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处理间累计氨挥发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下高寒人工草地初级生产力表现为:不施肥对照处理总初级生产力为565.57 g m-2 y-1,施尿素处理总初级生产力为652.36 g m-2 y-1,尿素+DMPP、尿素+NBPT、尿素+NBPT+DMPP处理总初级生产力为678.33-704.41 g m-2 y-1。(3)不同处理下高寒人工草地15N肥料在牧草茎叶、根系和土壤中的回收率看:单施尿素处理15N总回收率(茎叶+土壤+根系)为57.67%,尿素+DMPP处理15N总回收率为58.08%,尿素+NBPT、尿素+NBPT+DMPP处理15N总回收率分别为68.74%和79.82%。另外,15N标记肥料在牧草茎叶的回收率为28.45-37.62%,在牧草根系中的回收率为2.33-2.68%,土壤层(0-40 cm)中回收率为25.90-41.64%。(4)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对于同德暗栗钙土来说:单施尿素氨挥发损失为18.61kg N·hm-2,占总施氮量的33.7%;尿素+DMPP氨挥发损失为15.29 kg N·hm-2,占总是氮量的27.71%;尿素+NBPT与尿素+NBPT+DMPP氨挥发损失为10.02 kg N·hm-2和8.77 kg N·hm-2,分别占施氮量的18.15%和15.88%。而对于海北站高寒草甸土来说:单施尿素氨挥发损失为14.12kg N·hm-2,占总施氮量的25.58%;尿素+DMPP氨挥发损失为13.32 kg N·hm-2,占总施氮量的24.12%;尿素+NBPT与尿素+NBPT+DMPP氨挥发损失为3.85 kg N·hm-2和3.98 kg N·hm-2,分别占施氮量的6.98%和7.20%。(5)氮肥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暗栗钙土亦和高寒草甸土铵态氮含量均有增加9.42%-71.69(暗栗钙土)、3.75%-28.47%(高寒草甸土)。同德暗栗钙土中尿素+DMPP处理下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要低于单施尿素的含量,但是对于高寒草甸土培养在第22天时硝态氮含量却高于单施尿素处理下的含量。对于尿素+NBPT+DMPP处理来说,在暗栗钙土中可以延缓尿素酰胺态氮向铵态氮的转化时间,但对于硝态氮含量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对于高寒草甸土,培养的前16天,较单施尿素相比,铵态氮和硝态氮抑制效果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