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分析以鼻咽癌、甲状腺癌为代表的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6.04~2016.07期间,98例接受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的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及化疗,具体调强放疗剂量为临床靶区1(CTV1)原发病灶与淋巴结66-72Gy/30-35Fx/5-7.5周,临床靶区2(CTV2)鼻咽区与颈部引流区60-64Gy/25-31Fx/5-7周。化疗方案包括,诱导化疗22例,同期化疗23例,诱导联合同期化疗52例。回顾分析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数据等,按RTOG/EORTC标准,评估放疗后出现的急性放射毒性反应,包括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炎,喉/食管炎,骨髓抑制等。应用SPSS22.0分析鼻咽癌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毒性反应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回顾性分析从2014.7到2015.3期间,9位接受intrabeam术中放疗的甲状腺癌患者,通过随访这些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存活时间、不良反应,初步评价intrabeam术中放疗技术治疗低分化甲状腺癌或者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可行性。结果:1.共98例完成调强联合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其病理分型包括低分化鳞癌89例,鳞癌9例。调强放疗后出现的急性放射毒性反应包括:口腔黏膜炎(68例,69.4%),放射性皮炎(59例,60.2%),咽和食管炎(56例,57.1%),骨髓抑制(15例,15.3%)。急性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I-II期,出现的IV期不良反应为1例口腔黏膜反应,4例放射性皮炎反应。未发现在IMRT的基础上,诱导化疗、同步化疗或者诱导联合同步化疗在严重急性毒性反应上的显著差异。2.在9位接受intrabeam术中放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中,1例低分化甲状腺癌患者术后5个月出现复发。1例出现术后气管-皮肤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随访过程中未见血管不良反应(动脉瘤、静脉血栓形成、颈静脉怒张等)、亦未见骨坏死、神经病变。本次报道的随访时间为(14个月-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6个月),其中2位失访。结论:1.对于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剂量分布理想,鼻咽癌肿瘤灶接受高剂量的照射,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的照射剂量低,不良反应较轻。诱导放化疗、同步放化疗或者诱导联合同步放化疗在急性放射毒性反应上未发现显著性差异。2.对于接受intrabeam术中放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后随之接受放射治疗,因此难以区分是手术或者放疗导致了以上不良反应。术中放疗可以缓解肿瘤的压迫症状及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可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