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本研究通过面手运动任务态f MRI技术,观察周围性面瘫(Bell’s palsy,BP)患者针刺治疗过程中的脑功能的变化以及B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脑功能差异,探讨针刺治疗BP的中枢机制以及“面口合谷收”的中枢机制,为临床治疗此疾病提供更多客观的理论依据。2方法(一)基于面手运动任务态fMRI的针刺治疗过程中BP患者脑功能重组的研究:共纳入BP患者20例,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整个试验分为三个阶段:针刺治疗前、治疗中期以及临床治愈后。周围性面瘫患者均通过HBS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临床疗效。当HBS面神经功能分级至少进步一级时,为治疗中期;HBS面神经功能分级达到Ⅰ级时,为临床治愈。面手运动任务态f MRI共扫描三次,分别在针刺治疗前、治疗中期以及临床治愈后,任务态动作分别为拇指与食指的对指动作与撅嘴动作。所有数据均利用AFNI软件程序处理(Monte Carlo校正,p=0.05,α≤0.05)后,分析比较得到结果。(二)BP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任务态f MRI脑功能差异的研究:分为面瘫组与健康对照组。面瘫组研究对象与试验一相同,为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面瘫组f MRI扫描三次,与试验一相同;健康对照组f MRI仅仅扫描一次。面瘫组在针刺治疗前、治疗中期以及临床治愈后对指与撅嘴运动任务态f MRI结果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所有数据均利用AFNI软件程序处理(Monte Carlo校正,p=0.05,α≤0.05)后,分析比较得到结果。3结果(一)基于面手运动任务态f MRI技术研究针刺治疗过程中BP患者脑功能重组(1)BP患者针刺治疗前与治疗中期对指运动任务态f MRI结果比较,没有显示激活区;做撅嘴运动时,显示右侧岛叶、SI、左侧额中回、小脑和前扣带回出现负激活,左侧MI出现正激活。(2)BP患者针刺治疗中期与临床治愈后任务态f MRI结果比较:对指运动时,左侧楔前叶、MI出现正激活,左右两侧海马旁回出现负激活。撅嘴运动时,右侧枕中回、小脑、楔前叶、左侧小脑、SI、额中回出现负激活,右侧岛叶、小脑、两侧海马旁回出现正激活。(3)BP患者针刺治疗前与临床治愈后任务态f MRI结果比较:对指运动时,右侧枕中回、SI、小脑、额下回以及左侧颞中回、额下回、梭状回、楔叶均出现正激活。撅嘴运动时,右侧楔前叶、小脑、扣带回、左侧额下回出现负激活,右侧额下回出现正激活。(二)基于面手运动任务态f MRI技术研究BP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脑功能差异(1)面瘫组针刺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任务态fMRI结果比较:对指运动时,左侧扣带回、右侧额上回出现正激活,左侧小脑出现负激活;撅嘴运动时,右侧楔叶、梭状回、左侧后扣带回、颞横回、楔前叶均出现负激活。(2)面瘫组治疗中期与健康对照组任务态f MRI结果比较:对指运动时,右侧扣带回和左侧小脑出现正激活;撅嘴运动时,左侧MI和额内侧回出现正激活,右侧小脑、颞上回、岛叶、额下回,左侧额上回、额中回以及两侧海马旁回均出现负激活。(3)面瘫组临床治愈后与健康对照组任务态f MRI结果比较:对指运动时,左侧后扣带回、楔前叶、颞横回、扣带回、右侧中央后回、MI、颞中回出现正激活;右侧海马旁回出现负激活。撅嘴运动时,右侧楔叶、梭上回、左侧后扣带回、颞横回、楔前叶出现负激活。4结论(1)周围性面瘫会导致患者脑功能发生重组,针刺过程中脑功能重组持续发生;临床治愈后,BP患者即使临床症状已经恢复,但其脑功能重组仍在存在。(2)患者出现面瘫后,负责面部运动相关的脑区无法完成其正常功能,负责手部运动的相关脑区通过代偿性增强以促进面部功能的恢复,这或许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之一。(3)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脑功能重组可能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之一,其面手部运动及感觉的相关脑区的重组体现了“面口合谷收”的中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