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对2000-2030年江西省男女性出生时期望寿命(LE)进行了测算研究。研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2000-2019年LE的估计和2020-2030年LE的预测。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为背景介绍,主要包括LE的概念,估计和预测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概述等,并对本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2000-2019年LE的估计。第三章为2020-2030年LE的预测。第二、三章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2000-2030年江西省男女性出生时期望寿命(LE)进行了测算研究。研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2000-2019年LE的估计和2020-2030年LE的预测。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为背景介绍,主要包括LE的概念,估计和预测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的概述等,并对本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2000-2019年LE的估计。第三章为2020-2030年LE的预测。第二、三章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情况展开如下:第二章2000-2019年期望寿命的估计目的:估计2000-2019年江西省男女性LE,同时,探究其发展趋势和性别间差异,并对本研究方法估计LE的误差进行评估。研究的完成可填补江西省在LE年份上连续性研究的空缺,也可为政府部门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工作质量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LE的估计采用基于在Murray模型寿命表基础上改进的新的中国模型寿命表。通过两个参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和成人死亡率(AMR)进行简略寿命表的估计。U5MR和AMR的估计方法借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男女性U5MR的估计分两步,首先估计性别合计的U5MR,然后再对合计值进行性别分解。这两步骤利用的数据资源主要为GBD发布的U5MR数据。男女性AMR的估计直接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得到的AMR分别进行回归模型的建立。最后,基于估计的男女性U5MR和AMR计算简略寿命表。误差分析通过将本研究LE估计值与国家统计局发布值进行对比,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进行评估。结果:(1)江西省男性U5MR从2000年的49.373‰下降到了2019年的11.880‰,女性U5MR从58.983‰下降到9.278‰。(2)男性AMR从2000年的169.696‰下降到2019年的91.735‰,女性AMR从106.183‰下降到42.053‰。男性AMR始终高于女性。(3)女性LE从2000年的71.407岁增长为2019年的81.962岁,男性从67.604岁增长为75.516岁。女性LE始终高于男性,2000年,女性LE较男性高3.803岁,2019年,差值增高为6.446岁。(4)本研究男性MAE为0.883岁,MAPE为1.16%,女性分别为1.307岁,1.721%。结论:本研究对江西省男女性LE的研究表明,2000-2019年江西省居民的LE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女性LE始终高于男性,且这种性别上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同中国大陆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LE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与全国LE水平接近。从增长情况看,通过与同期全国LE比较,江西省有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有望跻身全国中上等水平。政策建议上,政府在提高居民LE的同时,应重点关注男性健康,缩小男女性LE的差距。同时,也应当继续保持妇幼卫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水平。第三章2020-2030年期望寿命的预测目的:预测2020-2030年江西省男女性LE,探究未来LE的发展趋势并发掘未来人口LE增长的关键。方法:LE的预测包含两个部分,其一,预测年龄别死亡率;其二,编制简略寿命表。整个过程分三步进行,首先,利用第二章中估计得到的2000-2019年江西省男女性年龄别死亡率数据计算Lee-Carter模型参数;其次,采用随机外推模型对时间因子参数进行预测,并计算2020-2030年江西省男女性年龄别死亡率;最后,采用蒋庆琅法编制简略寿命表。结果:(1)2020年江西省男性0岁组死亡率(‰)为7.681(6.855,8.584),80岁组为110.277(108.396,112.144);2030年分别为3.283(2.273,4.764),96.977(91.732,102.591)。2020年江西省女性0岁组死亡率为6.123(5.106,7.329),80岁组为64.913(62.103,67.818);2030年分别为2.111(1.159,3.793),50.081(43.276,57.767)。(2)男性LE(岁)2020年为75.811(75.811,76.202),2030为78.431(77.367,79.403);女性分别为82.264(81.638,82.867),85.436(83.789,86.943)。结论:2020-2030年江西省居民LE将继续增高,且男女性寿命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未来人口LE的提高的关键在于降低高龄老人的死亡率。
其他文献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用于制造聚酯纤维、薄膜等工程塑料的重要原料,是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PTA氧化反应过程的平稳性对于直接质量控制的影响很大,需要进行模拟仿真来对实际反应情况进行指导。而在构建反应过程模型时,由于其反应机理复杂,使得在过程模拟与仿真中很容易出现变量发散的情况导致仿真失败。因此本文采用基于联立模块思想易于收敛的g PROMS作为平台进行模拟仿真,将复杂的对象模型逐级分
研究目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各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主流,然而手术的远期成功率却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术后切口周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导致滤过通道瘢痕化进一步阻碍房水流出,眼压回升。在术中应用的抗代谢类药物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但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术后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有效平衡房水滤过、术后伤口愈合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迫切需
背景:牙周炎是一种微生物相关、宿主介导并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附着丧失的炎症性疾病,引起牙槽骨的病理性吸收,是导致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1]。全世界20%至50%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并与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牙周炎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有效治疗疾病至关重要。但目前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牙周临床专科检查以及对口腔X线影像的人工判读,面临着技术敏感性强、检
目的:三叶因子家族3(Trefoil factor family,TFF3)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tis,e CRS)鼻黏膜上皮中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s,TJs)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在鼻黏膜中,使用免疫组化(IHC)检测TFFs(TFF1、TFF2和TFF3)和TJs(occludin、claudin
背景:肺腺癌约占肺癌病例的40%以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肿瘤微环境在肺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系统性地寻找肿瘤微环境相关的肺腺癌预后基因,以准确评估肺腺癌患者的预后,为进一步提高肺腺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利用TCGA-LUAD数据集,通过ESTIMATE算法计算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并根据免疫评分和基质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筛选出两
背景与目的:随着医疗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种植义齿被认为是治疗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理想修复方式并逐渐被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所接受,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为种植牙与周围骨组织的骨结合。然而,由于种植位点周围骨量不足往往导致骨结合不良,引导骨再生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该技术的关键为引导骨再生膜的选择和使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引导骨再生膜材料主要分为可吸收膜和不可吸收膜两大类,不可吸收膜
清水江是沅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也是贵州一条连通湖南汉族地区和苗族、侗族聚居区的移民和贸易线路。窨子屋分布于湘西南、黔东南,以沅江中上游、清水江流域为中心。文章在分析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窨子屋的平面形式、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同时,也着重讨论了在木材生产和贸易发展影响下,清水江下游区域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商人阶层,成为窨子屋的营建主体,影响了窨子屋的建造和使用。从而指出清水江窨子屋是一种以清水江当
目的:通过整合基因表达与临床表型,筛选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构建预后预测模型,识别高危患者,并设计个性化治疗干预措施;同时初步探讨可能影响肺癌预后的分子功能,为预后相关干预研究提供相关分子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共下载2325名肺癌随访患者,通过经典贝叶斯的分析方法Com Bat去除批次效应后合并成四个独立的队列集(发现队列,验证队列I,II和II
研究目的铅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危害了居民的健康。尽管国家已严格控制铅的产生和使用,但是由于铅不易降解等特点,铅对居民的危害仍持续存在。研究发现生命早期铅暴露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且其造成的神经行为受损可从孩童出生前一直持续至成年,其毒性没有阈值,甚至在老年还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对于铅如何引起神经行为学改变的研究对于防治铅中毒至关重要,而MEF2C是在海马组织中广泛存在的转录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栖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良好预后组(n=48)和预后不良组(n=3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