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小鼠相比,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更接近于人类,在生理、毒理和高级功能(如行为学和认知力)的研究中,大鼠是首选的啮齿类实验动物。自从成功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ES cell)起人们就开始进行大鼠ES细胞的研究,如果能成功获得大鼠ES细胞并进一步进行基因敲除等方面研究,将实质性提高大鼠在人类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制方面的实际应用。但由于种系差异,目前,国内外在分离培养和建立大鼠ES细胞的研究中,还面临诸多难题需要攻克,如如何提高ES细胞的未分化率,如何解决大鼠ES细胞特异标记及品系对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等。本研究旨在从SD大鼠囊胚中提取内细胞团细胞进行ES细胞的克隆培养,比较分别以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EF)、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作为饲养层以及无饲养层条件下ES细胞克隆形成率及各自优缺点,观察饲养层细胞与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对大鼠类ES细胞生长的影响,探索出适宜大鼠类ES细胞的培养体系,为下一步培养建立大鼠ES细胞系提供实验研究基础。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⑴本实验中所培养的大鼠类ES细胞具有三个特性:核质比高,多核仁,细胞质中有较多的小囊泡。ES细胞克隆的形态是细胞紧密聚集,界限不清,边缘光滑,克隆表面折光性颗粒多,圆形或椭圆形,形似鸟巢,集落与饲养层界限分明,色泽较小鼠ES集落深亮。
⑵大鼠类ES细胞依赖于紧密的贴附于饲养层细胞上来维持自身的未分化高增殖活性,单独应用LIF或饲养层培养,类ES细胞出现部分自然分化现象,同时细胞增殖减慢,一般传代不超过3代,类ES细胞丢失。
⑶将妊娠13-14天的小鼠胚胎用胰酶消化组织块培养最适宜制备MEF,一般采用3-6代的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最适宜。妊娠12-14天的大鼠胚胎用胰酶消化组织块培养制备REF,培养到2-3代冻存备用。
⑷大鼠类ES细胞在MEF+LIF和REF+LIF饲养层中培养生长速度无明显区别。无LIF存在下,类ES细胞多分化凋亡,克隆形成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