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噬菌体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噬菌体的发现至今已近一个世纪,当人们刚对噬菌体有了初步认识,并以此来治疗细菌性疾病时,抗生素的迅速发展,一度使得人们对噬菌体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近几十年,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人们又对噬菌体有了新的关注。  大肠杆菌病是养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给养鸡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经济上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对疑似大肠杆菌病进行细菌分离,通过涂片、染色镜检以及生化试验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采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分离株血清型,检测了对不同抗生的药物敏感性,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再以分离到的鸡源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分离鉴定、纯化大肠杆菌噬菌体;对所获鸡大肠杆菌噬菌体进行了电镜观察、效价测定、裂解谱的测定、治疗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从石河子周边及玛纳斯地区分离鉴定获得鸡源大肠杆菌15株,血清型分别为O111、O2、O44、O8、O21、O36、O6七种。  2、15株大肠杆菌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100%,对阿米卡星、硫酸庆大霉素、以及氯霉素的敏感率为93.3%。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0%,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磺胺类药的耐药率在46.7%以上。  3、致病性试验结果证实13株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2株致病性较弱。其中,1号、5号、9号、14号的致病性最强,其血清型分别为O111、O2、O44、O21。  4、以15株鸡源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分离鉴定、纯化得到15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噬菌斑直径在0.221-4.959mm之间。对纯化后Ecp7用2%磷钨酸染色后进行电镜观察,发现该噬菌体有一对称的头部和一长尾,呈蝌蚪状。噬菌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Ecp4、Ecp5、Ecp7的效价较高,在107pfu/mL以上。  5、15株大肠杆菌噬菌体对相应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其中8株有较广的噬菌谱,最高达到93.3%。  6、通过使用单一型大肠杆菌噬菌体和混合型大肠杆菌噬菌体两种治疗方案,对感染大肠杆菌的雏鸡进行治疗,观察临床表现和相应的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对病鸡有治疗效果,治疗后的感染鸡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相比而言,混合型噬菌体比单一型噬菌体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中职生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统计数据加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结合个别访谈等途径,发现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体育意识淡薄的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中职生 体育意识 现状分析 对策    中等职业学生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职校生需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正确的体育
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Ps)多数属剧毒和高毒类,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除植物源性食品外,通过环境、食物链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的OPPs残留问题日益引起人
自大部分有机氯农药被禁用以来,有机磷农药成为我国使用量最大的农药。辛硫磷(浇泼剂)常作为驱杀家畜螨、虱、蜱等体外寄生虫的兽用药物,同时也因其具有胃毒、触杀和在黑暗条件下
摘 要: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往往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已经成为使中职学生形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计算机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认为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可从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
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因其价格较低廉且抗菌作用好,曾作为治疗药物和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行业。但是研究发现,部分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
摘 要: 惩罚性教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因自身的错误行为和不良行为而不得不接受的一种强制性教育。然而,惩罚性教育是一把雙刃剑,若使用方法不得当则势必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严重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小学体育惩罚性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危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摘 要: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正面临着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严峻挑战,经济社会正面临着劳动生产率水平追赶、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等诸多难题,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社会各行业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这就期待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和视角去审视,以创新的勇气和意志去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当今教育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作者就开展创新教育的条件、手段和环境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