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可持续建筑技术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小学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环境危机日益加剧,提倡建筑节能,建造低能耗建筑已经成为每个建筑师都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就学校建筑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创建绿色学校,从小树立公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对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与此同时,中国也逐步兴起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高潮。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学校研究与实践长期存在偏重制度建设、忽视实证研究的弊病。2008年5月12日,汶川里氏8.0级强震造成当地近7万同胞遇难,损毁建筑不计其数。其中,灾区中小学校舍遭受的破坏尤为严重。灾难过后,在各级政府的高效组织下,社会各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到灾区中小学重建工作中来。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地震灾区建成了一大批环境友好、高效创新、富有表现力和影响力的绿色学校建筑。这些灾后重建项目为我国绿色学校可持续建筑技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文章从绿色学校建筑的定义入手,分析学校建筑与可持续建筑的关系,确立了绿色学校建筑技术研究的基本框架,分门别类地提出绿色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各方面适宜的技术要求与对策,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实例,阶段性地总结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小学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综述国内外绿色学校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第二章提出绿色学校建筑作为建筑实践典范和教育基地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第三章分别从选址规划、体型控制、围护系统、声、光、热环境、资源能源管理利用七方面详述绿色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的具体技术要求与对策;第四章笔者以实地调研和参与设计的一手案例进行实例说明和比较分析;第五章对绿色学校可持续建筑技术研究的发展与前景做出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目前的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地矛盾愈演愈烈,环境污染触目惊心,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山地城市中心区是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化而成的城市核心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物质载体,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教育起步较晚,建筑学教材体系的建设也随之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在探索中寻求发
修道院是天主教徒学习、生活、修道的场所,是一种特别的建筑类型。随着天主教进入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修道院建筑,成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中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据文献记载山西第
随着科技的进步,空调的普及,人们渐渐淡忘了自然通风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空调调节室内环境的两个缺点,其一是不同季节都利用空调调节势必会造成能源浪费;其二是空间的热舒适度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纷纷倒闭,逐渐被新型产业所代替,随着工业厂址、建筑、设施设备不断被遗弃和荒废,大量工业建筑遗产闲置
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和低碳设计似乎是以平行线的关系各自发展。前者以建筑与景观形式的融合为目标,实际操作时偏重于艺术的表达;后者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实际操作时偏重于技术
为了解决城市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我国从1998年开始提出建设廉租房的方针政策。目前,廉租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其意义在于保障那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甩在后面的公民
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50878092,2008-2010)中的理论应用型研究,为本基金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设计的实践提供理论与依据。
学位
博物馆承载着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所有人类所创造的艺术、文化、历史和科技成果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有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博物馆,渐渐成了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文化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