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不变的三维人脸识别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njoy_flyi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已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中,在安防、商业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二维人脸识别由于信息有限,难以克服姿态,光照等变化的影响,识别率很难进一步提升。因此,三维人脸识别技术走进学者们的视野,相对于传统二维人脸识别,三维人脸识别理论上可以利用形状信息解决光照和姿态的问题。但表情变化通常导致三维人脸的类内间距大于类间间距,因此表情问题依然是三维人脸识别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表情不变的三维人脸识别算法,从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识别等步骤入手,设计三维人脸识别算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三维人脸库进行预处理。对样本库中的原始三维模型,通过插值的方法完成缺失数据的补全,通过滤波完成三维人脸表面的平滑去噪工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三维人脸点云模型的主轴,将所有三维人脸进行人脸对齐。经上述操作,完成三维人脸的标准化工作。接着,提出一种鲁棒的三维人脸特征模型。对所有中性表情人脸求取平均脸,在平均人脸上,以鼻尖点为基点构建测地线环,在环上根据先验知识选择对表情不敏感的特征点,同时特征点之间的拓扑关系也由此确定。以基点与各个特征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为标准,自动确定样本库内所有三维人脸的特征点模型。在此特征点模型上,利用Gabor小波提取特征点邻域特征,丰富特征点信息。同时,考虑到表情变化时,特征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相对鲁棒,本文采用快速行进法对测地线距离进行近似计算,在不影响识别精度的情况下,提高计算速度。至此,对三维人脸生成鲁棒的特征模型描述。最后,对上述提取的特征,进行基于弹性模型的匹配以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匹配。一方面,对三维人脸模型的特征点邻域特征以及边特征分别进行相似性度量,通过余弦距离和欧式距离分别度量不同人脸间特征点与边的相似度,完成基于弹性模型的三维人脸识别。另一方面,将上述特征进行融合,经过数据预处理后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训练调整学习率、批训练量、迭代周期等参数得到合适的网络模型,从而完成卷积神经网络下的三维人脸识别。上述两种算法分别在对应的三维人脸表情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三维人脸算法对大部分表情变化有着良好的鲁棒性,在表情人脸库上可以取得较高的识别率,且算法可行性高,对预处理工作的要求较低。
其他文献
笔者综述了柑橘黄酮类化合物在调控脂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依据近年来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柑橘黄酮主要包括黄烷酮和多甲氧基黄酮等,柑橘提取物或黄酮单体可调
文章分析了在知识经济、网络信息时代知识员工的特点,对他们在企业中其他人无法取代的作用予以肯定。同时指出,由于知识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迫切希望能够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处
根据静电除尘振打系统的结构,建立振动模型,应用机械振动理论进行原理分析,找出相关因素。据此进行改进方案分析,并提出以改进极板自然频率为主要措施的实施方法,使静电除尘
目前,我国建筑业以传统现浇施工为主,这种粗放式生产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传统施工方式进行转型升级,推广应用高效质优、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装配式建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几年,国家开始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在政策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步入快速发展期。郑州市作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为中原城市群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然而,与国内
由铋锶钙铜氧(BSCCO)制成的铋系带材、由钇钡铜氧(YBCO)制成的钇系带材和二硼化镁(MgB2)线带材是目前实用化程度最高的三种高温超导带材。制备工艺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传统
综合评价理论的理论、方法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业工程及决策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且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有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我国对火电厂的投入并运用,使其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火电厂主要利用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将其燃烧并将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
应用复型技术研究了1Cr18Ni9Ti管道焊缝金属的物理疲劳短裂纹行为。结果表明,依照“有效短裂纹准则”,在物理短裂纹(PSC)阶段,主导有效短裂纹(DESFC)扩展和有效短裂纹(ESFCs)
组织承诺是个人对组织的认同与投入的程度。员工组织承诺的高低直接影响组织的运行效率、工作业绩乃至生存发展。在医院内,医务人员是核心人才,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如何提高医
目的:已证实来自嗅球及鼻腔嗅黏膜的嗅鞘细胞均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目前用于移植的嗅鞘细胞多来源于嗅球,因嗅黏膜在取材上更加快捷、安全且易于临床应用,本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