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及高糖负荷U-937细胞的蛋白变化情况,探寻变化蛋白与糖尿病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探讨VD应用于糖尿病人群的分子作用机制,为糖尿病的人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人群实验:随机抽取青岛市某综合医院2013年就诊的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匹配选取该地同期正常健康人群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采集清晨空腹血液,离心获得上层血清进行双向电泳实验,选取差异蛋白质点做质谱(MALDI-TOF-MS)鉴定,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验证。(2)细胞实验:采用人白血病单核细胞株U-937,将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采用标准培养基进行正常培养,未进行任何干预;单纯高糖组以D-葡萄糖终浓度为45mmol/L的高糖培养基进行培养;VD3干预高糖组则以VD3含量为1.6×10-4mmol/L标准培养基培养2h后,再加入D-葡萄糖终浓度为45mmol/L的高糖培养基培养。所有分组均在37℃、5%CO2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裂解细胞收集总蛋白,实验重复3次。不同批次的样本在相同条件、不同时间下分别进行SDS-PAGE双向电泳,选取差异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的MALDI-TOF-MS鉴定,并对鉴定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1)人群实验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有6个,MALDI-TOF-MS成功鉴定出4种蛋白质分别为:丛生蛋白前体蛋白、C反应蛋白、抑制素、过氧化氢酶。(2)细胞实验中,空白对照组与单纯高糖组比较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有73个,维生素D干预高糖组与单纯高糖组比较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有66个,进一步比较发现单纯高糖组表达变化趋势与另两组一致的蛋白质点有30个。选取其中13个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13种蛋白质,分别为:抑制素、T-复合蛋白、甘露糖-6-磷酸受体结合蛋白1、过氧化氢酶、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微管解聚蛋白、电子转移黄素蛋白、延胡索先乙酰乙酸水解酶、70KD的热休克蛋白质8、肌动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线粒体ATP合酶亚基D。结论:本研究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鉴定出了糖尿病患者血清表达变化的蛋白质和VD对糖负荷U-937细胞产生作用的相关的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细胞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有关,证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糖环境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考虑VD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和影响能量代谢的途径调节高糖负荷产生的损伤;细胞实验与人群实验中,抑制素变化一致且有意义,因此可能是维生素D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