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深刻变革。社会化就是使传统的封闭式的自我配套的后勤管理模式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模式转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但改革发展还很不平衡,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中国高校的办学活力,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后勤的可供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研究的。 全文由导论、四章主要内容和结束语共六部分组成。 1.导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对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的高校后勤保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1) 高校后勤供应模式多样化;(2) 后勤实体运作企业化、市场化;(3)后勤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使用权分开;(4) 后勤服务管理中学生参与率高。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这是本文后续研究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提出及发展。我国的高校后勤是在计划经济中发展起来的,又是在特定的供给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本章在简要阐述了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高校后勤的特点、地位、作用和局限性后,对二十年后勤改革的探索和尝试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重点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提出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动力源自于外层动力即社会进步与发展牵动力、中层动力即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内层动力即后勤体现自身价值的内在动力,并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划分为三个阶段:(1)改革初期,即依赖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实现规范分离,建立了新的后勤经济实体;(2)改革中期,即成长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学校与后勤经济实体的彻底分离;(3)改革后期,即成熟阶段。其主要目标是后勤经济实体在市场竞争中变的成熟,而学校对后勤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这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本章首先对改革中呈现出的区域不平衡性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高校、苏州大学和浙大模式以及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导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整体不平衡性的决定性原因。而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