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家系生长、抗病、抗逆性状与免疫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yaohu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又称草虾、虎虾等。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我国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以及台湾省沿岸都有分布。该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产量高等优点,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养种类。近年来由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大范围暴发,水体环境的恶化,影响了斑节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出具有生长、抗病和抗逆优势的斑节对虾新品系成了斑节对虾养殖业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斑节对虾家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斑节对虾家系生长、抗WSSV及抗低温和高氮胁迫实验,对斑节对虾家系生长、抗病、抗逆性状与免疫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为斑节对虾新品系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对15个斑节对虾家系进行生长比较实验,生长实验结束后以注射感染WSSV的方式,统计分析了斑节对虾家系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的存活情况,旨在找出斑节对虾生长速度和抗病性的关系。按照一尾雌虾对一尾雄虾的比例建立15个全同胞家系,通过这15个斑节对虾全同胞家系生长、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试验,选出了生长快抗病性差的家系072和093,生长慢抗病性强的家系242、007、480。通过对10个家系30天生长测试后,发现10个家系特定生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家系3941与370生长最快,017和4822生长最慢。家系的特定生长率与ACP、SOD、PO 3种酶活性呈负相关,其中特定生长率与ACP活性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0.441*和与SOD活性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0.515**。以注射感染WSSV的方式,分析了斑节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4种免疫酶活力的变化特征。通过对斑节对虾进行WSSV急性攻毒试验,发现在感染50 h左右出现死亡高峰,感染60 h后大部分死亡虾出现明显的白斑。血液酚氧化物酶(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感染WSSV后都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并在感染后60 h左右,活性达到最大值。肝脏、肌肉组织中的ACP、SOD活力变化规律类似于在血液中的变化,肝脏中的ACP、SOD活力明显高于在肌肉组织中的活力。对3个抗WSSV家系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分析中,高抗病组家系平均SOD活力显著高于中抗病组(P<0.05),极显著高于低抗病组(P<0.01)。高抗病组ACP活力显著高于低抗病组(P<0.05)。AKP活力在三个家系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高抗病组的AKP酶活力仍高于中抗病组和低抗病组。SOD活力与家系抗病存活时间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r=0.936,ACP与家系抗病存活时间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r=0.826。研究了斑节对虾低温胁迫和高氨氮胁迫下3种免疫酶的变化。斑节对虾在温度由27℃降到20℃后,ACP和SOD两种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PO酶活力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斑节对虾在高氨氮胁迫下,ACP酶活力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升高,SOD酶活力在氨氮胁迫0 h-8 h活力上升,8 h-48 h酶活力快速降低,PO酶活力随氨氮胁迫时间延长一直下降。对10个斑节对虾家系进行生长比较实验,生长实验结束后,对家系特定生长率以及低温胁迫48 h后3种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系3941和017特定生长率高,免疫活性却低;077和4822的特定生长率较低, 3种酶的免疫活性却较高;家系370在特定生长率以及免疫酶活性两方面均较高,是一个优势家系。各家系氨氮胁迫48 h后的结果与低温胁迫情况下相类似,家系370不仅在生长上有优势也有一定的抗氨氮胁迫能力。
其他文献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剥离后苗种往往发生大量死亡,严重制约了苗种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受寒潮等气候因素影响,我国北方海区皱纹盘鲍养殖越冬常发生大规模死亡
海湾扇贝属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在我国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山东、河北、辽宁等各省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最近这几年在扇贝育苗期间及外塘保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