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属于报纸文艺研究。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报刊。研究现代文学,有必要回到文学发生的最初场域——报刊,来直观地审视文艺作品产生、发表以及评介等一系列图景。研究报纸文艺可以更好地把握文艺的路向。《新中华报》(1937-1941)作为延安时期存在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在解放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党中央方针政策发布的重要平台,对团结人民抗日,维护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巨大。同时《新中华报》发表了众多文艺作品以及文艺活动相关报道,承载了重大的文化命题,对延安文艺的建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发表标志着延安文艺形态的最终定型,以及延安文艺建构的基本形成。而这一影响20世纪中国文艺进程的文艺方针或者文艺纲领的确立,并非空穴来风,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生成、发展的过程,其间,《新中华报》就是延安文艺形态的“基因携带者”。本文正是回到历史场域,从《新中华报》来直观把握延安文艺建构的历史轨迹,认为延安文艺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新中华报》贡献巨大。文章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综述学术界延安文艺研究现状,指出从报刊角度研究延安文艺正逐渐成为一个热点,但对延安文艺的研究存在着过多关注《解放日报》而轻视《新中华报》的现象。研究《新中华报》与延安文艺的关系,发掘《新中华报》对延安文艺的发展建构的作用意义,是一个尚未开掘的领域。正文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延安文艺建构过程和基本形态。从理论来源、政党引导、文艺队伍建设、文化交流、文艺刊物的参与等角度分析建构过程,并从理论与创作两方面阐释延安文艺的最终形态。第二部分为《新中华报》与延安文艺的结构性关联。从对其历史沿革、栏目设置尤其文艺版面的梳理,确定《新中华报》的机关报和文艺导报历史定位,而从领导人对文艺的重视、文艺活动的组织和报道、文艺作品的刊登,则直接切入《新中华报》与延安文艺的链接,以说明《新中华报》对文学艺术的重视。第三部分为《新中华报》对延安文艺核心价值的建构。从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的大众化、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统一战线、文艺的形式与内容、文艺与政治关系等六个方面,详细论证《新中华报》与延安文艺的契合,以期说明《新中华报》在延安文艺建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语部分认为,《新中华报》在延安文艺的发生、发展及基本形态的最终定型的渐进过程中,发挥了孕育、奠基和建构的作用。只有理清延安文艺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解释延安文艺的精神实质,而对《新中华报》与延安文艺的关联性研究,正可有利于延安文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