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T职业视阈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h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肯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方案》明确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消费方式的变革使企业有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很多传统职业的内涵正在改变。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怎样面对机遇和挑战,怎么样在职业教育扩大建设时同时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过程评价,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在当前和之后的关注重点。中职专业建设要持续发展,必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值得研究的课题。COMET(competence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in TVET,简称COMET)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评估的职业能力模型,采用的角度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认同情况以及职业认同感情况进行评价,也从职业的视角来检测职业教学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将COMET模型理念融入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基于COMET模型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丰富和发展了COMET模型理念在中职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形成COMET模型理念应用于中职教育领域的典型案例,可以为中职学校利用COMET模型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方法指导。本文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研究背景、职业能力培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界定关键概念,分析理论基础。然后结合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分析了解了COMET职业能力模型的各个维度。然后通过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以JZ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对毕业生、在校师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结合调查结果,针对当前的培养模式存在着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模式传统僵化和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导致与实际市场需求的能力要求之间存在差距,无法实现与用人单位的匹配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模式,通过行动研究法对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评价。本文的框架是:第一部分:绪论。陈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界定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当前JZ学院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情况现状进行调查,对中等职业学校COMET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对40份企业招聘用人需求、87份毕业生问卷调查和213份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等,分析了中职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基于COMET职业模型的维度和教学模式要素,结合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构建了基于COMET模型下的新的教学模式。COMET模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新职业教育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职业成长规律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本文COMET模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教学过程五个要素为指向,以学生的掌握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针对学生能力要求维度、行动维度和能力内容维度进行设计构建。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和评价方式的教学要素,其中学习程序的部分又分为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方案制定、深化实施、优化改进、展示讨论和评价反思八个步骤,可以归纳为情境引入、项目探究、项目实践和评价展示四个大部分。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第五部分:对新模式实施和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通过两轮的行动实施研究,一边教学一边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观察,并对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两轮行动研究,采用基于COMET模型下的教学模式的试验班无论从学习态度的变化还是职业能力的培养都有明显的提高,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维度和行动维度一定有效的培养作用,同时为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作用。第六部分: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的结论和不足之处。虽然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新模式在中职学校实施受到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约束,并且新模式未经多人推敲,还需要更多的实践验证,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改。本研究的创新和成果主要有:本研究有助于中等职业教育思想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移,由“技能培养”向“职业能力培养”转换。紧贴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通过在COMET模型理念指导下构建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及实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成果有:1、分析了JZ学院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的需求及变化。2、以JZ学院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认真反思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COMET模型下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将新模式应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两轮行动研究,总结出新模式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切实可行性,是解决目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益尝试,促进了专业的持续发展,希望对中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杨贤江作为我国早期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在长期的教育与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个人卓越的体育思想,不但是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的中国体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为我国当前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参考。本研究以杨贤江的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杨贤江的原始著述、体育实践活动以及当代研究论著进
我国一直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了解决我国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针对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直播课堂应运而生。学习质量是远程在线学习研究的核心问题,其首要条件就是在线学生的有效参与和高效投入,而数学是高中教育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其学习投入具有独特性,对高中生远程直播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究远程直播中高中生数学学习投入
学习共同体是以学生共同学习意愿、情感与价值观为基础,在教师辅助下,通过教学活动,优化知识创生的教学方式。现有学习共同体存在参与程度低、知识建构层次差、交流稀少等问题,急需寻求新的教学资源、方法进行优化。SPOC作为师生课后教学补充,经由研究证明能为师生、生生交互提供可能,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本研究旨在运用SPOC为师生、生生交互提供指向性目标,增添学习趣味,以解决当前学习共同体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项全民健身的体育竞技项目,城市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马拉松不仅仅是专业运动员的参赛项目,而是走进了老百姓生活中,成为了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之一。同时,城市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所带来的经济文化附加值,更是深受城市管理者的亲睐,至此城市马拉松赛事呈现了快速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这对推动我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布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在普及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所带来的一
网球自进入高校以来一直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被网球的魅力所吸引,纷纷参与进来。然而,大多数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都处于无网球运动经历、无运动基础以及体能偏差的情况,而由于网球自身的运动特点对体能的要求较高,故初学者在刚接触时学习速度较慢,有部分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之后仍然无法掌握网球最基本的专项技能——正手与反手。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大势所趋,中国物流业迅速崛起,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物流教育尤其是物流职业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职业教育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大量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在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行业人才需求不相匹配的现实,产生了物流人才需求与物流人才教育之间的供需矛盾。因此,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提供符合要求的人才成为当前亟
2017年6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瑞士洛桑举行会议指出,在东京奥运会中将加入乒乓球混双等项目,世界各国对首枚奥运乒乓球混双金牌虎视眈眈,想借此打破“中国独大”的世界乒坛局面。从目前形势来看,日本队水谷隼/伊藤美诚混双组合在国际各大赛场上锋芒毕露一路过关斩将屡屡获胜,对于具有主场优势的日本队将是中国队最强劲的对手,因此对已经锁定日本队混双奥运名额的水谷隼/伊藤美诚组合的技战术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直升机式父母”来自于美国教育界,指的是一类父母按照他们的主观标准严格管控孩子,宛如盘旋在孩子上空的直升机一样,他们力求做到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近几年,此类现象也出现在我国,多见于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由于我国较多的家庭是以母亲为主要养育责任人,故产生了“母职经纪人”的称呼,也就是以母亲的主观标准全方位打造她们心中理想的孩子。孩子在这样的主观要求下,也就无法伸展自由意愿,进而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经
体育强国梦想,百年奋斗历程。近年来,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体育强国梦也愈发深入人心。体育强国实现既需要体育强省中流砥柱的支持力量,也需要体育强市的坚守保障。而在这其中,体育场地设施作为重要的硬件设施,对于体育强市的推进尤为重要。张家港市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前三甲,其在群众体育事业上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尤其是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上,在国家普遍要求构建“15分钟体育健身圈”背景下,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形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加强内涵建设,解决‘自身质量不高’问题,整体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业预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被广泛运用于高校学生学业管理工作中,在促进学生学业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实施的学业预警普遍存在“重警示,轻帮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