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瓯江南口沙洲湿地的红树林、互花米草和光滩3种生境为研究区域,根据2014年10月(秋季)、12月(冬季)、2015年3月(春季)和6月(夏季)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3种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更替、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与沉积物质量的关系,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评价群落的稳定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与沉积物质量的关系,并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多样性特征及其功能群与沉积物质量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在红树林生境、互花米草生境和光滩生境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8种,隶属于5纲15目31科40属。其中,红树林生境物种数最多,达38种;光滩生境次之,为28种;互花米草生境最少,仅25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物种数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F=1.088,P=0.497),物种数生境间的差异显著(F=7.268,P=0.013)。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红树林生境优势种为尖锥拟蟹守螺(Cerithidea largillierti)、珠带拟蟹守螺(C.cingulata)和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等9种;互花米草生境优势种为尖锥拟蟹守螺、绯拟沼螺(A.latericea)和长足长方蟹(Metaplax longipes)等5种;光滩生境优势种为尖锥拟蟹守螺、短拟沼螺和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odestus)等5种。从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来看,均为红树林生境>互花米草生境>光滩生境。对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与沉积物质量进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红树林生境有机碳、硫化物、镉、砷、石油类和汞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互花米草生境硫化物、有机碳、铬、石油类、铜、镉、铅和锌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而光滩生境硫化物、镉、有机碳、砷、汞、铜、锌、铬、铅和石油类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影响较大。(2)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以及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幅度较大,其中红树林生境物种多样性最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H′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F=5.135,P=0.033),D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显著(F=5.152,P=0.032),其余的均不显著。Paerson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沉积物质量均呈不显著相关性。对大型底栖动物进行G-F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G指数和F指数均为红树林生境最高,而G-F指数则是互花米草生境最高。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发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较为显著,其中秋季、冬季和春季不同生境聚为3组,而夏季聚为4组。根据ABC曲线分析表明,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3)根据大型底栖动物的摄食习性,将其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功能群(Pl)、植食者功能群(Ph)、肉食者功能群(C)、杂食者功能群(O)和碎屑食者功能群(D)。5种功能群不同生境中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红树林生境功能群多样性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生境和光滩生境。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与沉积物质量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红树林生境石油类、铜、铅、汞和砷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影响较大;互花米草生境有机碳、硫化物、铬、铜、铅和锌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影响较大;光滩生境油类、有机碳、硫化物、铅、锌和砷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