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中国贫困结构的变化,我国绝对贫困程度逐渐降低的同时,相对贫困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2020年后贫困问题也已经转变为覆盖城乡的整体性社会阶层的问题。同时由于乡城之间人口的流动,城乡二元结构很可能进一步演化为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且城镇低劳动技能的群体受到我国经济转型冲击的影响可能更明显,因此城镇的贫困发生率与以前相比可能提高。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够保障个体基本医疗需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中国贫困结构的变化,我国绝对贫困程度逐渐降低的同时,相对贫困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2020年后贫困问题也已经转变为覆盖城乡的整体性社会阶层的问题。同时由于乡城之间人口的流动,城乡二元结构很可能进一步演化为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且城镇低劳动技能的群体受到我国经济转型冲击的影响可能更明显,因此城镇的贫困发生率与以前相比可能提高。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能够保障个体基本医疗需求,减轻个体的医疗费用负担,在国家贫困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职工相对贫困具有何种影响,对于缓解相对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减轻社会矛盾,优化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说明了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整理了学者们关于相对贫困以及医疗保险对贫困影响的研究。其次,对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本文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相关文献建立本文的研究假设。再次,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选取适当的变量,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职工相对贫困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之间的异质性分析。再次,使用分样本回归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农业户口职工陷入相对贫困的比例较大;第二,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存在户口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差异;第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降低了职工相对贫困的发生概率;第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不同地区职工相对贫困的影响不同。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促进经济发展与农业户口职工收入增加;第二,进一步提高农业户口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比率;第三,实施配套措施,进一步强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功能;第四,针对不同地区建立不同的相对贫困标准线;第五,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相对贫困的共建共享共治机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在城镇单位工作的职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拓展了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对象范围。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该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及广泛性,这有助于减少研究结果对区域特征的依赖,从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但是,相对贫困涉及内容非常多,虽然学者们进行了很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测量相对贫困的指标以及相对贫困剥夺临界值却尚未统一。囿于文章篇幅以及数据限制,本文仅从收入角度来测量相对贫困,可能不能对职工的相对贫困状况进行全面的说明,因此关于职工相对贫困的全面衡量还需要补充与完善。
其他文献
探究养老保障领域的民生诉求,既是解决民生问题、践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推动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过去几年,国家为了更好地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权益,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数次调整。但因历史问题多面复杂、整体框架衔接困难以及制度参数设置多样等,导致出现该领域的诉求提出量不降反增的现象,且多数诉求对回应的政策专业度要求高,指向性强,诉求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空间广、影响力深,
医疗费用增长一直都是卫生经济学关注的话题,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热门话题,但少有文献将医疗保险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在国外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医疗保险和技术进步对医疗费用增长的贡献结果相差较大。出现这一差距的原因在于不同实证研究中的研究覆盖面不同:研究覆盖面较小时,医疗保险不会对医疗市场总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医疗保险对研发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当医疗保险覆盖面足够大时,通过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彰显了国家非常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民众还持有“政府救济”和“富人慈善”的观念,认为慈善事业发展的责任不在于自己。中国慈善事业并没有与经济实现同步快速发展,私人慈善捐赠额与经济发展不成比例;另外,慈善危机事件的发生,严重挫伤了捐赠者的积极性,公众对慈善的不信任导致慈善事业的参与度低,削减了个
贫困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疾病的致贫风险越来越大。疾病经济风险不仅体现为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让很多家庭陷入“疾病-贫困”恶性循环。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持续降低,绝对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农村深度贫困群体贫病交加的情况仍比较严峻。健康冲击具有不确定性、持续性和危害性,在2020年整体消除绝对贫困后,部分人口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慢病管理服务,其中血压监测服务包括社区全科医生定期为老年人检测血压,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评估,提供治疗处方。针对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饮食、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可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本文结合Grossman的健康需求模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分析老年人医疗费用的特点和医疗服务需求。对相关概念进
“高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结构,使得丧偶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承受巨大压力。因此,亲属朋友的关怀可能会在丧偶老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丧偶老人的社会网络水平可能会影响丧偶老人的健康水平。当前,不少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制度的养老保障功能与机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但是在社会网络对丧偶老人健康影响的作用研究方面还没有得出一致结论。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和健康需求理论为理论基础,使用2014年中国
湖北省于1999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先从试点城市启动实施,再逐步推广到全省,最后实现市级统筹,制度在不断改革、完善,促使参保职工的医疗健康权得以保障,从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但是,近年来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进程中医保基金收支平衡逐渐受到冲击,并且湖北省于2014年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基金赤字的出现将对湖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如何去防范基
农村居民“老有所养”是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则的重要体现,运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筹资方式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部分地区将其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称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16岁到59岁农村居民规划养老的重要举措。但是,正规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传统“子养父”的家庭养老模式相结合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子女数量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资本,很可能在农村居民选择养老保险和缴费水平中产生深刻影响。因此,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凭借着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低成本一直是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筹码,也是国内外企业选址的首选。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化现象加重,强化了国家、社会、居民对养老的重视程度,养老保险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覆盖比例和缴费比例也逐步提高,使得当前企业人工成本也不断增加,抑制企业发展。面对经济下滑,为企业降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已迫在眉睫,因此,针对该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
住房公积金是当前我国国家住房保障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的三十年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服务城镇住房建设发展、降低城镇职工住房获得负担以及助力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到现在,依旧有大量城镇劳动者未能参与到住房公积金制度中;而即便是被制度覆盖的劳动者群体,公积金的缴存也存在明显的数额差异;实践中应缴未缴以及缴存群体中少则几十元多则上千元的缴存金额差异甚至造成了职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