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马拉雅区域是多元文明的汇聚之地,在历史上与我国关系密切,当前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居住在该区域的族群本应该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我国的喜马拉雅族群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西方学界仍掌握着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资料和主导权。所以,我国系统开展喜马拉雅族群研究的基础,是对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将喜马拉雅族群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克里斯托夫·冯·菲尤勒-海门道夫介绍到中国,不仅可以了解到他的治学历程、理论、方法、态度,也能为我国的喜马拉雅族群研究提供资料,并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体系奠定基础,同时还可以用他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需要。本文试图通过海门道夫对那加人、阿帕塔尼人、夏尔巴人等喜马拉雅族群研究的内容、特点以及评论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呈现这位喜马拉雅族群研究领域先锋人物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中印边界谈判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海门道夫生平概述。梳理出了海门道夫的求学、田野调查、部落官员等经历,为进一步分析其喜马拉雅族群研究做准备。第二章,海门道夫的那加人研究。在介绍了那加人概况和研究史后,对海门道夫在那加人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信仰体系、物质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研究的特点,并对其研究展开了评论。第三章,海门道夫的珞巴族的阿帕塔尼人研究。在总结了阿帕塔尼人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海门道夫对阿帕塔尼人的社会体系、生计方式、宗教信仰、与邻族的关系以及社会发展与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分析了研究的特点,并对其研究作出了评论。第四章,海门道夫的夏尔巴人研究。在介绍了夏尔巴人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现状后,梳理了海门道夫对夏尔巴人社会体系、生计方式计变迁、宗教信仰、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研究的特点,并对其研究进行了评论。第五章,海门道夫的研究对中国的作用与价值。分析了海门道夫的喜马拉雅族群研究在我国学术研究和服务国家需要方面的作用。最后,论文对海门道夫的喜马拉雅族群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其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通过对海门道夫的生平研究,发现年少时对异域强烈向往为其喜马拉雅族群研究埋下了最初的种子,青年时期的求学为其从事喜马拉雅族群研究储存了理论与方法,而长达半个世纪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实践使其成为了喜马拉雅族群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显然,贯穿他一生的是对喜马拉雅族群研究的执着追求与对部落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在对那加人、阿帕塔尼人、夏尔巴人等喜马拉雅族群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变迁等进行研究后,海门道夫用数部经典的民族志记录下了这些族群的传统生活与社会变迁过程。在他的治学中,早期理论上经历了从传播论向功能论转变的过程,中后期则主要运用功能主义理论开展研究,最终站到了文化相对论的立场上。参与观察和比较研究是海门道夫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他还倡导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并用日记、图片、影音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最终使得他的喜马拉雅族群研究整体上呈现综合性的特点。通过研究发现,海门道夫是喜马拉雅族群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既有利于学术研究,又能服务国家需要。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的喜马拉雅族群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人类学研究带来了宝贵经验、为我国的喜马拉雅区域研究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还为揭露印度侵占我国领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较多有益的启示。但因其受英印殖民官员身份和部分西方学者对西藏历史与社会发展歪曲认识的影响,提出了一些错误的观点,需要引起注意,并进行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