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运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水平。2.评价免疫荧光法检测PAIG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免疫性及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价值。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临床确诊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6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9例,以及19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均来自泸州医学院血液内科住院部,年龄19~61岁,分为免疫性组、非免疫性组和正常人组。1.同时运用两种方法对各组标本进行如下实验:(1)免疫荧光法(FIT):选取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涂片,1%小牛血白蛋白(BSA)覆盖孵育后与待检血清孵育,洗片,与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小鼠抗人CD61(MAH-CD61-FITC)及德州红标记的山羊抗人球蛋白G(GAH-IgG-TexasRed)孵育,洗片,晾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巨核细胞表面荧光颜色,用软件分析GAH-IgG-Texas Red荧光灰度值;(2)流式细胞术(FCW):待检EDTA抗凝全血标本,30分钟内离心,去上清,与MAH-CD61-FITC、藻红蛋白标记的小鼠抗人球蛋白G(MAH-IgG-PE)孵育,上机分析,检测MAH-IgG-PE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2.统计正常人组荧光灰度值及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的平均值,分别界定两种实验方法的阳性判断标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有无差异性。3.讨论IFT法用于诊断或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价值。4.分析比较两组对象血清PAIgG水平的差异性。5.研究PAIgG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1. IFT检测PAIgG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灵敏度92.3%,特异度75.9%,阳性预测值77.4%,阴性预测值91.7%;FCW的灵敏度88.5%,特异度89.7%,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89.7%。两种方法检测PAIG用于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PAIgG水平均较正常人组升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升高更明显。3. PAIgG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无直线相关性。结论:1. IFT检测PAIgG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可作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初诊时的筛检指标,其结果为阴性时可初步排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率,但阳性结果尚不能作为确诊依据,需做相关检查进一步确诊。2.对于血小板减少症,免疫荧光法与流式细胞术的检测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可以代替费用昂贵的流式细胞术而在我国普及应用。3.定性免疫荧光法和定量免疫荧光法的诊断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由于前者更快速,费用相对较低,其临床可行性较大,易于推广运用。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PAIgG水平较正常人升高,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升高更明显,其升高程度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统计学差异;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gG为非特异性升高,且不完全与血小板的免疫性破坏相关。5.鉴于血小板易聚集和激活的特点,以及临床即使获取正常人血小板较困难,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与正常巨核细胞结合的血清PAIgG,可能增加试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6. PAIgG水平和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无直线相关性,不能用于预后和治疗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