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比较脊柱胸腰段(T11-T12-L1-L2)在正常情况、骨质疏松、,T12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和T12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的脊柱胸腰段椎体的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健康成年男性的脊柱胸腰段CT图象,通过三维重建软件Mimics、Magic RP软件和MSC Patran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建立几何高度近似的脊柱胸腰段(T11-T12-L1-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骨质疏松、T12骨质疏松性楔形骨折和T12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将MSC Patran前处理软件建立的胸腰段有限元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通过固定L2椎体下表面,在T11椎体上表面施加均匀分布的垂直向下的人体上身重力,约260N,模拟计算人体胸腰段中立位及前屈、后伸、左弯、左旋各5、10度的运动工况下的椎体骨骼的位移和应力传导情况。结果:脊柱胸腰段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相比正常骨密度有限元模型,最大主应变均有所增加其中T11在前屈10度和左旋10度的时候,最大主应变较大,分别是2.22和2.36,而在正常骨密度有限元模型分别只有1.50和1.45。T12左弯10度时候最大主应变最大,骨质疏松时是8.44,正常骨密度时是7.44;对于L1,L2则都是在做左旋10度时主应变最大,骨质疏松时分别是31.82和4.70,正常骨密度时分别只有22.70和3.39。T12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后由于椎体形状的改变,造成最大主应变变化明显。其中T12上方的T11椎体最大主应变在T12骨折后平均增加了17倍,发生再骨折的机率大大增加,其次是T12和L2,位于T12下方的L1反而变化不明显甚至在左弯左旋位时候最大主应变反而减小。T12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后,T11,T12下关节突和椎弓根处最大主应变较T12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前绝对值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椎体T12内填充约1/3量的骨水泥并恢复椎体形状后,其最大主应变能恢复到骨质疏松椎体无骨折时的最大主应变的变化规律,并不增加其他椎体的最大主应变,但是其余椎体的最大主应变仍均大于正常骨密度的有限元模型。结论:1.当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有限元结果提示KP手术能降低再骨折发生的几率,否则骨折椎体发生再骨折的机率非常高,而且与骨折椎体临近的上端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要大于临近的下端椎体。2.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小关节特别是骨折椎和骨折椎邻近上位椎的小关节增生退变的机率将上升。3. KP术后邻近椎体的最大主应变并没有增加,即KP手术并没有增加邻近椎体骨折的机率。4.由于KP手术只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因此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骨水泥填充治疗后,依然要进行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否则其他椎体仍有再次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