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解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96782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哲学是一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说其古老是因对技术的反思始于人类的诞生;说其常新是因这种认识与反思随实践发展而变化。自1877年卡普的《技术哲学纲要》出版以来,技术哲学便开始了建制化过程,人们对技术的认识不断全面和深化。在此过程中,技术研究两易其向:从本质主义技术观到建构论技术观再到实践技术观。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是技术观的最新成果——实践技术观的代表。  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是在新技术(如因特网)产生、各领域的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及苏东剧变等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是以建构论技术观、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及马克思的技术思想等为网线编织成的一个网络,其网点包括多种思想认识和思想流派,如海德格尔、埃吕尔的实体论技术思想、韦伯的合理性思想、后人学的思想等。国外学术界对芬伯格的思想已有一定的评价: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典型代表;海德格尔式的技术哲学家;马尔库塞式的技术哲学家。本文以芬伯格在技术批判理论视域中对现代性的批判与重建为内在线索,建构了技术批判理论的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指出,芬伯格的技术思想不仅仅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典型代表,更开启了一种新技术哲学即实践技术哲学;它既是对海德格尔技术思想的扬弃,也是对马尔库塞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辩证回归。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芬伯格及其思想梗概。对给予芬伯格特殊影响的芬伯格父亲和时代境遇如技术作用的突现、民主运动的发展、红五月风暴及苏东剧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芬伯格的学术生涯及其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四个阶段:批判理论的探源期——马尔库塞时期;技术哲学三步曲成形期——后马克思主义时期;批判的建构论时期——马克思思想期;倒转奠基——技术存在论形成与加强期。  第二章阐述了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前提,即芬伯格技术设计经验和多种理论如马克思的技术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本质主义技术观、建构论技术观等,芬伯格的技术思想是对技术设计实践经验的提升,是复调式的、非线性的继承和发展各种思想的产物。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建构了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逻辑构架。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以现代性和理性诊断为切入点,接着奠定了其技术思想的理论基础——技术存在论与工具化理论。进而,建立了技术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技术本质。芬伯格的技术研究方法包括系统的整体方法;经验方法与诠释学方法的结合等。技术批判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建构一种新的现代性——社会主义文明。  第三章技术批判理论的缘起——现代性和理性诊断。芬伯格认为,现代性的主要特征不是科学与技术而是社会合理性,尽管早已有对社会合理性的浪漫主义批判,但由于其形式偏见性而逃脱了除马克思之外大多数人的批判,因此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就是在技术领域对社会合理性的批判。技术领域的社会合理性就是技术合理性。从古希腊开始到近现代的技术合理性经历了一个技术合理性扭曲的过程,现代人们则对技术合理性进行纠偏,技术合理性是一个螺旋式的发展轨迹。技术合理性在现阶段的表现是技术专家治国,其假象是技术拜物教,芬伯格分别对此进行了批判。  第四章技术批判理论的基础与逻辑起点。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基础是技术存在论,方法是工具化理论,逻辑起点是技术本质论。他的技术存在论是对古希腊技术存在论的否定之否定;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存在论发展的必然;是对海德格尔技术存在论的超越,是主体与客体、事实与价值、存在与存在者统一的新技术存在论;他建立了技术批判理论的理论根基和复合方法——工具化理论,这一理论不仅适合对技术设计形式偏见的分析,而且适用于对任何一个合理性体系的批判,它包括功能化与实现两个方面,方法为功能方法与解释方法的结合。技术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技术本质论。尽管芬伯格技术本质观的表现形式多样,但具有内在一致性,主要包括:二级工具化的技术本质;解释学建构论的技术本质;作为复杂系统、场所和网络的技术;作为整体的技术,它们都是整体论视域的二级工具化理论在技术本质上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双基因技术模型作为补充。  第五章技术批判理论的方法研究。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统的整体方法、诠释学与经验结合的方法等等。  第六章技术批判理论的目标——走向社会主义文明。芬伯格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包括政治、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和谐内容。辩证的现代性与工具化技术理论为新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以技术民主化创制的新质技术是实现新文明的核心;技术微观政治学是技术民主化的途径;技术具体化和协同是新质技术诞生的关节点。由此,新的和谐技术出现了。由于技术设计具有本体论意义,因而新质技术就意味着一种新文明的出现,但无论新技术的诞生还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出现都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本章最后,笔者对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总体分析,指出了其超越与不足之处。  为彰显马克思技术思想的时代意义并批判国外有关芬伯格思想的评价,第七章对比分析了马克思与芬伯格的技术思想。本章首先揭示了马克思技术思想中的两对矛盾即文本解读与哲学理论推演的技术思想矛盾;马克思前后期技术思想的矛盾。接着从宏观理论与微观技术思想进行了对比。从宏观理论看,二者的思想具有相似性:第一,从研究方法看,芬伯格技术研究方法是对马克思商品分析方法的移植。这种方法包括总体性方法、实践方法、历史性原则和方法、辩证法、历史的与逻辑的统一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第二,芬伯格的技术研究与马克思的商品分析都反对本质主义与实证主义;第三,他们的理论主旨都是现代性的病理学诊治,如对现代性的辩证态度、现代性的拯救途径等;第四,二者都反对二元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反对“基础主义”和“还原主义”,具有整体的哲学基础与生成的思维方式。从技术思想看,芬伯格技术思想是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辩证回归:第一,对比分析了芬伯格与马克思的技术本质观。由于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矛盾性,芬伯格的技术思想与马克思技术思想既有矛盾又有一致之处。这一部分考察了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实用主义“经验”的含义。认为,芬伯格的技术思想不仅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典型代表,更是马克思实践技术思想的辩证回归。论文从实践技术观、本质与反本质统一的技术思想及技术的历史性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芬伯格与马克思的技术思想。第二,芬伯格与马克思技术社会观的辩证解读。从技术社会的互动;技术异化及救治办法;未来社会发展趋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小结,指出了芬伯格技术思想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扬弃与发展。  第八章范式转换与视域开启,指出了技术批判理论的意义,并对其进行了展望。技术批判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上,芬伯格是技术哲学实践转向的开启者,技术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创新者和新技术社会学的开创者,在此基础上笔者展望了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向;实践上,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暗含新的实践路径,对“自主”技术创新战略及中国特色现代性的建构具有积极促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最后,笔者总结了论文研究的启示,指出了技术哲学发展的几个特征。  结语指出,在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张力中推进技术研究。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2009年4月,高陵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目前全县37个党政部门进驻中心,设立对外办事窗口68个,设置办理项目208项,包括了民政、新型农村合
徐宗泽作为20世纪初对天主教“中国化”进行探索的重要中国天主教学者之一,他的探索主要突出地表现在神学思想层面,而并不是社会运动和社会实践层面,本文尝试通过对徐宗泽及其思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植物新品种保护作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加
光雾山,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北部,这里是一方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峰峦叠嶂,山泉密布,云蒸雾绕,林海浩荡,胜景众多。秋末冬初,红叶似火,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有中国红叶第一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是物理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动手实践的角度而言,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知识运用思维的有效
1949-1965年是中国科技政策史上非常重要的十七年,这十七年内的一系列科技政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科技体制和科技进程。科学技术“工作条件”政策是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政策的重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