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观察电针“四关”组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模型大鼠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及行为学能力的影响,探讨电针“四关”组穴治疗PSD是否较电针相应单穴有疗效优势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经二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关组、合谷组、太冲组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所有大鼠均采用在Koizumi基础上改良的方法制备左侧MCAO模型,脑卒中造模成功7天后再用孤养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制备PSD模型。造模成功及分组完成后,正常组、模型组不予治疗,其余三组分别使用电针“四关”、合谷及太冲穴治疗,20分钟/次/日,连续21天。对各组大鼠,都在统一的不同时间节点采用糖水试验、敞箱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21天后处死大鼠取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前额皮质区、海马区、下丘脑区DA、NE、5-HT含量。结果:1.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进食进水量、体质量增长幅度、行为学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而治疗后,四关组、合谷组、太冲组大鼠在摄食量、摄水量、体质量增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糖水消耗比率方面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1);2.治疗后,四关组、太冲组在敞箱试验各指标方面均比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1),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而太冲组的NE、5-HT含量又明显高于四关组(P<0.05),但合谷组在以上方面未见明显变化(P>0.05),脑单胺神经递质含量显著低于四关组及太冲组(P<0.01);3.四关组在改善体质量增长幅度方面效果最佳;合谷组在改善糖水消耗比率方面效果最佳;太冲组在改善敞箱试验中直立次数、增加前额皮质区NE含量及下丘脑区5-HT、DA含量方面效果最佳。结论:电针“四关”组穴及太冲单穴均能增加PSD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区、海马区、下丘脑区DA、NE、5-HT含量,有效改善模型大鼠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四关”组穴所表现出来的穴位配伍协同效应并不明显,其改善海马区5-HT含量及下丘脑区5-HT、NE含量的效应反而弱于电针太冲单穴,相关原因与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