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淀粉钠溶液作为内镜黏膜下注射液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z398143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黏膜下注射有利于提高消化内镜黏膜治疗术的效果和安全性。目前最佳黏膜下注射液尚无定论。本研究评估了一种新型的黏膜下注射液,即3.3%羧甲基淀粉钠溶液(Na-CMS,Endoclot(?)SIS)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本实验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ISO 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为参照,通过细胞毒性试验、溶血性能试验、皮内反应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热源试验等评估了 3.3%Na-CMS生物安全性。第二部分将生理盐水、3.3%Na-CMS、以及两种上市产品EleviewTM、sigMAVisc TM注射至巴拿马猪的食管黏膜下层,通过超声内镜测量和比较不同溶液的隆起高度。第三部分以EleviewTM和3.3%Na-CMS为黏膜下注射液,在巴拿马猪的消化道不同部位行ESD术,评估其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3.3%Na-CMS生物相容性实验未见显著异常。黏膜下注射3.3%Na-CMS所形成的黏膜抬举高度及维持效果均优于生理盐水、EleviewTM和sigMAViscTM。在动物消化道各部位的ESD术中,3.3%Na-CMS注射组ESD所需注射液总量显著低于EleviewTM组,3.3%Na-CMS组ESD切除时间更短,整块切除率更高,出血情况更轻。两组的穿孔情况、创面愈合、注射液残留情况、实验室检查、病理分析等未见明显差异。结论:3.3%Na-CM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可提高动物模型中的内镜手术效率并减少出血,有望成为内镜治疗中一种较为有效和安全的黏膜下注射液。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与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的碳循环和碳汇效应成为当前科学界研究的重点。开放型岩溶洞穴作为喀斯特地区分布广泛的地貌,与外界环境间存在着响应关系,洞穴系统的垂向碳迁移机制及可能存在的碳汇潜力研究较少涉及。碳迁移伴随着水循环塑造了洞穴环境,指示外界生态环境变化。此研究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以毛村地下河流域内桂林凉风洞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环境、洞穴环境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期权激励被认为是激励制度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期权激励能够降低代理成本,避免短期行为的出现,吸引和留住高能力人才,增加企业竞争力。若要使期权
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五年预后生存率极低,目前几乎没有有效的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导致其早期筛查与诊断灵敏度不高,因此筛选三阴性乳腺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作为海洋渔业的天然育苗场,其鱼类多样性保育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地埋式管网系统是一套创新红树林生态养殖模式,研究该系统水质的动态变化、科学合理的优
河套盆地位于环鄂尔多斯断裂带北缘,华北地台北部内蒙古地轴南侧,属于多板块交界地带。乌拉山是河套盆地的北部边界,横向水系发育,基岩主要为片麻岩,中部有花岗岩,岩性相对单一,是研究内外营力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乌拉山山前断裂位于乌拉山南翼,断裂性质为左行正断裂,根据展布形态可分为西段(西山咀-公庙子)、中段(公庙子-和顺庄)和东段(和顺庄-包头),新生代以来断裂活动频繁,第四纪的活动幅度达到2000米。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昆仙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来评价昆仙胶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背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 KP)是最近几年在临床分离率越来越多的菌株,因其菌落形态呈现高黏液表型,很多学者将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呈
目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过量的
本文利用“HOPE-1”型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装置分别对GH80A和GH3039两种镍基高温合金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辐照次数均为5、10次和20次。详细分析了HCPEB辐照处理后样品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利用静态氧化不连续称重法测试了HCPEB辐照前后样品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原始样品和辐照20次样品氧化1 h及100 h后的氧化产物。此外,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的腐蚀性能进
长江,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在云南石鼓镇河流流向由SSE突然转为NNE,形成巨大的V字形河道,俗称为“长江第一湾”。本文对长江第一湾段开展了相关的野外地质工作,采取相应剖面的年代学样品,通过光释光测年、碳十四测年、“三位一体”的沉积体系、古堰塞湖重建的方法。对长江第一湾地区河谷地貌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获得了以下成果与认识。首先,通过野外对第一湾段不同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