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中国经济发展、国际传播加强的背景下,近年许多央企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设立账号开展传播活动,其传播行为不仅关乎企业形象,还承载了一定的国家形象。本文将央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整体现状,以及其传播行为承载了何种形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主、案例分析法为辅,抓取央企账号一年中发布的帖文内容,进行多维度编码分析。编码框架受功能视角下社交媒体传播的ICA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经济发展、国际传播加强的背景下,近年许多央企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设立账号开展传播活动,其传播行为不仅关乎企业形象,还承载了一定的国家形象。本文将央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整体现状,以及其传播行为承载了何种形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主、案例分析法为辅,抓取央企账号一年中发布的帖文内容,进行多维度编码分析。编码框架受功能视角下社交媒体传播的ICA框架启发,结合企业形象、国家形象的目标来划分类目。根据编码统计数据分析央企利用海外社交平台进行的传播活动,归纳其传播现状,关注其传播效果,同时探讨账号主动发布的内容承载的形象。研究开展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央企账号的运营研究,发现在账号创建情况和传播影响力方面整体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行业及个体之间差异显著。第二部分为帖文的内容研究,发现内容主要围绕企业活动,侧重展现经济实力;除正面成果信息外,也有意识从员工视角展开个体叙事。第三部分为互动与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存在初级的账号互动矩阵、对话题标签功能有所使用但发挥不足,另外还探讨了受众反馈的情绪态度,以及付费推广功能的使用情况和潜力。第四部分为形象研究,发现当前主要承载了经济繁荣发展、综合实力提升的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和目标存在差距,需要持续观测并及时改善。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从央企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的现状,展示当前中国对外传播布局的一个切面,为未来进一步部署传播策略、开发完善的传播评估体系提供启发。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中移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视频社交平台(如You Tube、哔哩哔哩、抖音等)成为了人们际遇交流的场所。而这些平台中的视频网络日志(Vlog)成为了人们记录生活,领略他人世界的新方式。引人瞩目的是,近年来以“恶搞”为主要创作题材所拍摄的一系列恶搞Vlog纷纷创下百万播放量,这种传播现象引起学界诸多讨论的同时也延伸出本文的核心问题:为何这些看似低俗、以捉弄他人为趣的网络自制视频会受到广泛的欢
石油勘探、开采等工业生产中通常会使用到旋转结构(钻柱、钻井隔水管等)。在作业过程中,旋转结构会在内外压力、弯曲应力以及扭矩等长期作用下产生疲劳失效。疲劳失效会给生产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旋转结构投入使用之前通过疲劳试验检测其在工作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国内外对于旋转结构的疲劳测试已有一定的理论和试验基础,但如何提高旋转结构的疲劳测试速度是关键。为了提高测试的速度,本文提出了基于梁
农村妇女健康政策是我国提升农村地区妇女的健康水平,解决“健康中的性别不平等”,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举措。现有研究指出,政策内容传播以及政策相关健康知识的传播是影响农村妇女健康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国地域面积辽阔,东、中、西部农村地区在文化、风俗习惯、精神面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性,因此农村妇女健康政策的传播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本研究将目光聚焦于有复杂社会文化背景的西南民族地区,选择四川
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和媒介技术的提升,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网络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科学研究新的落脚点,并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视角。网络学习社区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并吸引了一群经常使用数字技术为学习活动提供支持的“数字一代学习者”,呈现出与传统学习活动不同的行为特征。本文将视角聚焦于以“学习生活”作为兴趣主题的网络学习社区,通过参与式观察探索网络学习社区对用户学习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该社区内的成员主
中文字幕组是为外语影视剧制作中文字幕的爱好者团体,是文件传输技术进步和网络观影需求激增的产物。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版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法律的完善,游走于侵权灰色地带的字幕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在数字劳动原理的启发下,将中文字幕组视为“生产性消费数字从业者”,就其劳动主体性展开研究,回答这一赛博社群从何而来,为何而变,以及何去何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研究方法,深入具有代表性的中文字幕组—
一百多年前,电报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个更加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这是詹姆斯·W·凯瑞传播仪式观思想的集中体现。今天,在方舱医院这个小小的微型“社会”中,“方舱广播”也改变了医患的生活状态,深刻影响着他们在这里所建立起的社会关系。本研究以传播仪式观为宏观视野,从传播的文化研究路径出发,将凯瑞抽象而宏观的传播思想落脚到声音景观这一中层理论上来,聚焦抗疫一线由“方舱广播”所塑造的声音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观指明了城市空间生产的三重维度,分别是“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再现的空间”,本研究将目光聚焦到“再现的空间”,研究位置社交媒体用户的定位实践与空间再现,讨论新媒介环境下人们如何在多重的“流动空间”中完成对空间的感知与建构。笔者以北京市城市空间和小红书APP为研究案例,以深度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获取用户具身感知与想象层面的描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今位置社交媒体用户的定位实践与
“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被称为“蜉蝣艺术”的涂鸦是易逝的。涂鸦写手们对城市空间内高难度、高风险甚至非法墙面的偏爱,致使涂鸦的创作过程及后续保存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涂鸦以不法之名进入街头,以不被官方允许的身份出现在城市空间,其文化内核与所处的媒介——“墙”紧密相连。但同时,涂鸦的易逝性要求涂鸦必须经由媒介转换才得以长久保存,可其文化的时间意涵又会在媒介转换中受到技术时间逻辑的影响,继而引发“这是
当前,一些国际媒体频繁制造涉华虚假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和团结稳定带来挑战。在此背景下,亟需相关研究厘清其国际媒体涉华虚假新闻特征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策略。为此,本文以定性比较分析(QCA)为研究方法,以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涉华虚假新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机制路径与传播规律,为我国应对提供针对性参考。本研究确定了媒体属性、事件属性和内容属性三类条件作为解释结果的变量,下属媒体所属国、报道主题、报道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