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PGID)也称为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Dysflunction,PGID),是腹腔镜手术后难以避免的生理性或病理性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腹痛、腹胀、排气或排便消失等临床症状,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若不及时处理,或将导致肠粘连、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与患者经济负担。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因具有疗效确切、成本低、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不同时机艾灸产生的灸效不同,选择合适的艾灸干预时机能够更好的发挥艾灸治疗疾病的效果。所以,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时机艾灸治疗腹腔镜全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寻找最佳艾灸干预介入时机。目的评价不同时机艾灸腹腔镜术后患者双侧足三里穴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寻找艾灸治疗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最佳艾灸干预介入时机,以便于临床推广。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拟行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术前艾灸组(36例)、术后艾灸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术后常规护理,术前艾灸组与术后艾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从术前1d、术后6h开始接受双侧足三里穴艾灸,至患者出现首次自主排气或排便即停止干预。记录各组患者首次自主排气或排便时间;首次耐受固体食物时间;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腹痛评分;入院时、术后第3天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评分及干预期间的不良反应。比较不同时机艾灸的临床疗效,寻找最佳艾灸时机。结果(1)与术后艾灸组、对照组比较,术前艾灸组的术后首次自主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均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VAS腹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GSRS评分均衡可比(P>0.05),术后第3天GSR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艾灸组的术后首次自主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耐受固体食物时间均提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VAS腹痛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GSRS评分均衡可比(P>0.05),术后第3天GSRS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患者均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1)术前艾灸可有效缩短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首次耐受固体食物时间,缓解术后腹痛,改善术后胃肠道症状,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2)艾灸疗法对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的术后腹部疼痛具有有效治疗作用,术前艾灸镇痛效果更优。(3)术前艾灸可以安全、有效治疗腹腔镜全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值得临床推广或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