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语言说动词描写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日语言说动词进行了系统的描写研究。言说动词是一类表示言说行为的动词。目前对于日语言说动词的讨论,主要来自于词汇研究、引用句法研究以及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虽然对言说动词的各个方面有所论述,但是目前还没有一项针对日语言说动词这一整体词群的专项研究。关于日语言说动词,以往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尚未解决的问题。(1)尚未对日语言说动词这一词群的基本概况进行把握。在以往的研究中,日语言说动词有着各种各样的名称,其定义和词群范围尚不明确。日语言说动词到底是什么样的动词,尚未形成确切而一致的观点。另外,也未对日语言说动词进行客观有效的下位分类。(2)对言说动词的语义功能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目前关于言说动词的观点都是孤立的,无法形成对言说动词的整体概观。言说动词是表示人类的言说行为的动词,这一类词的语义和功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会呈现何种特点?言说动词的内部分类、句法形式等要素对其语义和功能有何种影响?这些问题都尚待考察。对言说动词的语义功能特征的考察不彻底,必定会影响到对其整体特征及基本性质的把握。(3)言说动词的本质特性尚不明确。由于言说动词在以往的研究中或被归为动作动词,或被归为心理动词,因而我们推测言说动词内部包含着“语音内容”、“行为”、“心理”这三个侧面。包含这三个侧面的言说动词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类词,其本质特性尚不明确。鉴于以上问题,本论文探讨了与言说动词的“三个侧面”的特征相适应的研究视点和研究方法,对言说动词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语义和功能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考察,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以期探明日语言说动词的本质特性。本论文一共由八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从问题意识出发,总结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提出了本论文要解决的问题,设定了研究目的、对象和研究课题,同时介绍了理论背景。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对日语言说动词的基础性研究。第二章对言说动词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释义分析,根据其定义设计了两项测定句式,明确了认定标准和抽取方法,确定了言说动词这一研究对象的词群范围。第三章以言语行为理论和框架语义学为理论支撑,构建了言说行为模型,根据此模型对言说行为进行类别划分,进而实现对言说动词的较为客观的分类。第四章和第五章讨论了适合日语言说动词的研究视点。首先,第四章对先行研究中关于言说动词的归属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发现其或被归为动作动词,或被归为心理动词,由此推测言说动词内部具有“语音内容”、“行为”、“心理”这三个侧面。根据言说动词的“三个侧面”的特征,接下来在第五章论述了将Sweetser(1990)中提出的“三领域”(sociophysical(content)domain、epistemic domain、speech-act domain)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视点运用于言说动词研究的可能性和有效性:首先介绍了“三领域”理论的基本观点,列举了语言研究中“三领域”理论的运用实例,展示了“三领域”视点下的语言研究方法。继而论述了将“三领域”的研究视点运用于言说动词研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据此构建了本论文关于言说动词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对日语言说动词进行“三领域”视点下的描写性考察。首先在第六章对典型言说动词「言ら」进行了“三领域”视点下的语义功能的细致考察。言说动词「言ら」在句子成分的影响下,在“言说内容领域”“言说认识领域”“言说行为领域”的三个领域中可实现“提示音声”“表明认识”“表明行为”三种语义功能,并且随着句义偏离“以完整形式展现的音声言说内容的表出”时,「言ら」的语义功能由“提示语音”转向“表明认识”、“表明行为”。第七章以言说动词整体词群为考察对象,分别对三类言说动词,即单纯言说动词(「单纯的発话勤词」)、情状言说动词(「样态的発話動词」)、复行为言说动词(「複行为的発话動词」)的语义功能进行了“三领域”视点下的考察。具体方法为:首先以单纯言说动词为考察对象,对其各个下位类别依次进行考察,总结单纯言说动词的语义功能特征。接着对情状言说动词、复行为言说动词进行相同方法的分析考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日语言说动词是一类性质特殊的动词,其内部包含着“(语音)内容”“行为”“心理”这三个侧面;不同类别的言说动词在语言运用中展现出不同的句法、语义功能的特征;从整体上看,日语言说动词在“言说内容领域”“言说认识领域”“言说行为领域”的三个领域中可实现“提示语音”“表明认识”“表明或实施行为”三种语义功能,其中“提示语音”是基本语义功能,“表明认识”和“表明或实施行为”的语义功能基于“提示语音”。动词表言说行为的意义要素越单纯,该种动词越容易实现从“提示语音”到“表明认识”的语义功能的转变,反之,当动词表言说行为的意义要素越丰富,该种动词更偏向于实现“表明或实施行为”的语义功能。最后在第八章总结了本论文解决的课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论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本论文是一项首次以日语言说动词为对象的专项的、系统的研究。本论文首次将日语言说动词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语义功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把握了日语言说动词的整体特性。(2)为了切合言说动词这一研究对象的特点,本论文探索性地将Sweeter(1990)提出的“三领域”理论运用于日语言说动词研究中。在“三领域”的研究视点下,不仅得以首次对日语言说动词在实际运用中展现的多种多样的语义功能进行了清晰的描写,还能够以“三领域”理论的观点为支撑,初次揭示了言说动词各种语义功能之间的层级关系。(3)本论文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对日语言说动词进行了严格的定义,设定了认定标准,确定了日语言说动词的词群范围;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及框架语义学构建了言说行为模型,依此模型对日语言说动词进行了第一次客观科学的分类;以“三领域”的视点对言说动词「言ら」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得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观点;以“三领域”为视点对日语言说动词这一整体词群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描写了日语言说动词在句法及语义功能上的表现,指出了日语言说动词的本质特征。综上所述,本论文以日语言说动词为研究课题,揭示了关于日语言说动词的一些语言事实。本论文对在语言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言说动词进行的描写性考察,对丰富日语动词研究以及描写语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论文对“三领域”理论的实际运用,也为其他语言研究课题展示了新的研究视点和研究样例。
其他文献
《新闻论坛》2005年第6期发表王慧香的文章《新闻报道语言的性别歧视探析》。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联结类型和联系强度。研究问题包括:1)如果将仅考虑联想测试的首个反应词,二语学习者的反应模式有何特点?2)如果将词汇联想测试的多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用GC—MS法分析了鬼针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出21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十六酸,是该挥发油的抗炎活性成分。 GC-M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ne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日渐提高。结合当前档案数字化发展要求,考察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及安全性保障,提出优化数字化方案、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制
亚麻是一种可再生的原料,它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这种材料本身特有的性质.这些特有的性质使亚麻广泛用于许多方面:55%用于服装,20%用于装饰织物和家用织物,10%用于家具、产业用
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为解决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而进行的一种制度选择,但制度实施十余年来,并未发挥预期的作用。从独立董事履职评价角度寻找独立董事制度困局的解决方案是一
论述了干燥激光净化的物理机制,应用力学平衡条件求出干燥激光净化时粒子逸出表面的脱附力以及单脉冲情况下干燥激光净化的辐照能量密度阈值,讨论了能量密度阈值随温度的变化规
本文以语言接触理论和参考语法理论为指导,结合其他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呣奈语做了较系统的描写和分析。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呣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