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群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空间结构等差异很大,对其研究可以为构建城市群合理的服务业分工体系、空间布局、城市服务业差异化发展、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从人口规模、空间规模、经济规模、资本规模、劳动力规模、市场规模六个维度构建城市规模等级划分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确定权重,测算出城市规模等级综合得分,应用k值聚类划分成四个城市等级依次是:一级(北京),二级(天津),三级(唐山、石家庄),四级(保定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廊坊市、沧州市、承德市)。其次,通过各等级城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增加值比重、增长速度、行业结构、行业集中度、投入产出分析、需求弹性、科技中间投入、区位商、主导行业的比较,从多个侧面把握京津冀各等级城市服务业发展特征。研究表明:(1)一级城市的服务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等级城市,二三四级城市的服务业比重比较接近,差异不大。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明显较高;消费性服务业比重都较小.需求相对不足,并且大城市比重较高;公共服务业比重在大城市比较低,而在小城市其比重却比较高。(2)各等级城市行业集中度都比较弱,行业呈多样性发展。大城市更倾向于发展综合性服务业,服务功能齐全,各行业都有所发展;而小城市更倾向于提供自己城市非基本服务部分,适当的选择一些专业化的服务行业发展,相对的多样化略低。(3)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地区影响度系数有一定的相似性,对国民经济的后向关联具有一定的相似。三个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差异较大,但对国民经济的前向关联来看,都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是最为突出的。(4)京津冀三地各行业需求弹性系数差异很大,说明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服务业需求差异很大。京津冀三地各行业科技中间投入率差异也很大,在水平上北京和天津各行业普遍高于河北,在结构上北京、天津和河北科技中间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差异较大。从增加值的区位熵分析,北京在大部分行业取得了绝对优势,不仅优势行业数量多,而且很多行业区位熵都很高,天津仅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有优势,河北仅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略有优势。(5)北京的服务业主导行业门类多,有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比较可能培养为主导产业的行业也较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天津服务业主导行业仅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比较可能培养为主导产业的有个行业金融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河北服务业主导只有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邮政业,比较可能培养为主导产业的仅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明显,优势还未显现。再次,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格局,从城市群整体和城市两个尺度分析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和组织模式。以城市群为整体的服务业空间格局特征是:北京、天津、唐山和廊坊的东北部分单元服务业发展水平都较好,形成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是京津冀城市群服务业的核心地区,其他地方为外围,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市辖区整体服务业水平都较好,市辖区或市区中心服务业水平明显高于其所辖的县,市带县体制的二元结构突出;“点——轴”空间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各城市的服务业空间发展模式有四种类型:张家口、承德服务业整体水平低,属于“低水平均衡”的空间开发模式;秦皇岛、保定、廊坊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增长极”空间开发模式已经形成;石家庄、沧州服务业整体水平中等,“点轴”空间开发模式;北京、天津、唐山服务业整体水平较高,属于“圈层结构”空间开发模式。最后,对城市规模效应概念进行界定,并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空间规模效应、经济规模效应、资本规模效应、劳动力规模效应、市场规模效应,对六个规模效应概念和对城市群服务业发展的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其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不同等级城市和不同服务业在不同规模效应的相互作用下,潜在的各等级城市各服务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是有差异。宏观层面政府对服务业的引导,和微观层面服务业企业的战略选择,使潜在的各等级城市各服务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变为现实,重构了服务业行业结构、服务业行业多样性、服务业主导行业、服务业空间结构,推动了城市群各等级城市服务业发展特征的形成。同时城市群各等级城市服务业发展又会通过反馈作用,引导政府和企业对潜在的各等级城市各服务业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的认知和决策。这些过程推动城市等级和服务业的共同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