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遗传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小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和形态标记对黄淮麦区的13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和表型性状上弄清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水平和分布特点,以期为育种者更好地掌握众多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和特征提供支持,为小麦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有效的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结果如下: 1.利用分布在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79对SSR引物对黄淮麦区130份种质材料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33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4.270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8个。与相关的研究比较发现,黄淮麦区种质资源的SSR位点变异范围较小、平均等位变异个数较少。 2.黄淮麦区种质资源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在0.015~0.820之间,平均为0.498。在79个SSR位点的PIC值分布规律上,数值在0.600~0.700之间的SSR位点最多,共20个,占总位点数的25.3%:其次是在0.500~0.600之间的位点数,共15个,占总数的19.0%。PIC值小于或等于0.300的位点有15个,占总数的19.0%;PIC值大于0.700的位点只有12个,占总数的15.2%。虽然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SSR位点的多态性具有较广泛的变化区间,但多态性高的SSR位点并不多。 3.根据79个SSR标记的结果计算了13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在0.247~0.911之间,平均为0.496,河南省84份材料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492,其他6省46份材料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500,河南与其他6省材料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488,三者相差不大。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中,以扬麦6号和扬麦7号间的最大,为0.911;最小的是睢科2号和澳白1,为0.247。在130份材料间成对相似系数中,以分布在0.400~0.600间的最多,占全部相似系数的89.0%。聚类分析把130份亲本材料聚类为7个组群,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材料类型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证实了SSR标记用于遗传差异研究的可靠性。 4.黄淮麦区种质资源的三个基因组中,SSR位点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存在B基因组(4.690)>A基因组(4.143)>D基因组(3.727)的关系,各组SSR位点的PIC平均值表现为B基因组(0.579)>A基因组(0.484)>D基因组(0.410),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B基因组进化更快,分化更大。 5.黄淮麦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的表现上具有较为广泛的变异区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穗下空节,为48.267;其次是叶夹角,为45.355;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株高,为8.934。在分布规律上,株高、穗下茎、小穗数、穗长、多粒性、旗叶宽、旗叶长、叶夹角、成穗数、蜡质(有无)、穗型、小穗排列、粒型、腹沟、抽穗期、开花期、闭花期、开花持续期等性状表现出较为集中的分布特点,说明黄淮麦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变异不太理想。 6.在株高、芒长、穗长、小穗数、多粒性、穗下茎、成穗数、旗叶宽、旗叶长、叶夹角、穗下空节、穗粒数、抽穗期、开花期、闭花期、开花周期等16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以抽穗期与开花期之间的最大,为0.772,其次是穗下茎与穗下空节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51;闭花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