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建筑与城市历史文脉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学和城市设计领域关注的重点,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所说的,“把房屋当做一个城镇,把城镇当做一个房屋。”居住建筑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载体,其对城市整体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居住单元所构成的街巷、社区成为了城市组织的基础单元,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其承载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物质延续,而往往被人们认同为带有精神意义的生活空间。集合住宅作为一种类型化的居住建筑,其集约利用土地,提供大量居住单元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人口快速城市化,建设不断密集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视线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随着上世纪60年代对现代建筑运动的批判与反思思潮的涌起,一些建筑师开始试验性地将集合住宅项目视为一个整体,探讨其与场地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这种基于外部环境的设计手法,使得集合住宅成为城市空间的积极构成因子,对历史环境中生活场景的还原和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住宅与城市和周边既有环境的关系为出发点研究集合住宅的形态生成方法。通过纵向时间线依序对当下几种结合环境设计建筑理论进行系统性梳理,同时横向比较不同城市历史环境下的建造实例,以对该类建筑与原有城市街区环境、城市文脉乃至区域文化特征在相适性上做出合理性价值判断。在分析方法上由建筑内部体验性和外部视觉性入手进行讨论,从形体组合方式与空间构成手法两方面归纳总结该研究方法下所得到的一般性理论,以期为我国相似建筑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