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临床上,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和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共存时,统称为过敏性鼻结膜炎(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ARC),其本质是过敏原同时累及眼部结膜和鼻粘膜而发生的超敏性变态反应。目前,对于过敏性鼻结膜炎,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但其眼部症状产生的确切机制尚未明了。最近研究证实,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鼻粘膜和结膜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胚胎起源和神经支配。因此,本研究将从神经源性炎症反应这一角度出发,观察其在变应原刺激鼻粘膜引起的眼部变态反应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研究方法:1.60只SD大鼠,SPF级,随机分为非辣椒碱干预组(non capsaicin group,NC组)、辣椒碱干预组(capsaicin group,C组)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组),每组20只。2.非辣椒碱干预组大鼠通过腹腔内注射卵清蛋白和氢氧化铝凝胶混合液进行基础致敏,隔日一次,共7次,然后,用卵清蛋白双侧鼻腔鼻内滴鼻激发过敏反应,每日一次,共7次,在第10天用生理盐水代替辣椒碱滴鼻。正常对照组大鼠,通过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重复致敏和滴鼻。第3周结束后取材。3.每组内半数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1小时,通过断颈处死,另一半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24小时处死。因此,最终分为六组,分别为NC1(非辣椒碱干预组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1小时处死)、NC24(非辣椒碱干预组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24小时处死)、C1组(辣椒碱干预组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1小时处死)、C24组(辣椒碱干预组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24小时处死)、N1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1小时处死)和N24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最后一次滴鼻激发后24小时处死)。4.显微镜下取材双侧鼻腔粘膜和双侧结膜,将取材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光镜观察玻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检测的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肽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P、VIP和NGF蛋白在鼻粘膜和结膜组织均有表达,定位于腺上皮细胞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胞浆。2.在卵清蛋白滴鼻激发后1小时和24小时,SP、VIP和NGF在鼻粘膜和结膜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在卵清蛋白滴鼻激发后24小时,SP、VIP和NGF在鼻粘膜和结膜的表达较激发后1小时组更高(P<0.05)。3.鼻腔的感觉神经被辣椒素破坏后,致敏大鼠的鼻粘膜和结膜上SP、VIP和NGF的表达,无论是从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都受到了抑制。结论:1.卵清蛋白滴鼻激发的变态反应可以激活鼻腔的感觉神经纤维,释放神经肽SP,同时,鼻粘膜和结膜的感觉神经纤维也可以被逆向刺激,通过轴突反射,导致神经肽SP在鼻粘膜和结膜的局部释放,说明鼻眼之间可以通过感觉神经通路相互作用。2.鼻腔的感觉神经作为传入神经将向中枢传递冲动,经过中枢的信号转导,导致鼻腔和结膜的传出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应释放VIP,说明鼻眼之间可以通过副交感神经通路相互作用。3.NGF可调节神经元的发育,促进神经肽的产生,也参与了鼻眼之间的免疫反应。4.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可能在过敏性鼻结膜炎鼻眼之间相互关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