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WHO及相关国际组织频繁举行学术会议,讨论解决器官稀缺的问题,鼓励各国开展脑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onation of brain death, DBD)的同时,倡导开展心死亡遗体器官捐献(donation of cardiac death, DCD),以减少活体捐献数量。为扩展器官来源,DCD再次登上了器官移植历史的舞台。我国也跟随世界的脚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DCD为主的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但是DCD是否适合扩展我国的器官来源,有待实践的检验。早在脑死亡标准未被确立之前,DCD就曾是遗体器官捐献的主要来源。后来由于脑死亡遗体器官不足以满足现今越来越大的器官需求,DCD再次被提出。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政策理论的推进,DCD逐步分化成为可控型DCD和不可控型DCD。由于不可控型DCD对医疗水平和工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当今世界范围内大多开展DCD的国家多以可控型DCD为主。现今技术水平下,由于DCD捐献者心脏停跳后器官热缺血时间较长的技术差异,DCD提供的器官种类相对DBD更加局限,肾脏和肝脏是DCD可以提供的最主要的器官资源。近些年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相关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并制定了多项决议与方案以推动DCD在实践中的发展。但是在DCD实践的过程中许多学者也提出很多关于DCD发展、推广的质疑。这些质疑包括:技术层面上,心死亡标准的质疑、可控DCD各阶段界限的争议、各种衍生技术的伦理困惑;操作层面上,捐者受者利益的冲突、捐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权的潜在侵犯、纯粹无偿捐献的争议;我国本土实践推广中,传统死亡观对DCD的制衡、家族本位的伦理观对自主捐献的阻碍、家族情感需求对DCD捐献意愿的削弱等多个方面。尽管这些质疑声存在,但实际上DCD在伦理上可以得到辩护,不论是在死亡标准的论证上,或者社会中DCD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伦理价值上,亦或是我国本土价值观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面对这些技术、操作、实践上的质疑,有些是可以通过伦理论述而驳斥的,有些则是需要通过伦理约制、法律规范,政策导向避免和解决的。建议早日在我国实施脑死亡标准,为器官捐献可持续发展铺路。采取知情自愿同意、不伤害、死亡后捐献、脑死亡遗体器官捐献优先、最大限度利用和适当补偿等伦理原则的运用,推广中寻求文化的契合点,加强立法建设、法律落实,创建公正、透明的器官捐献途径,为DCD在我国有效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实施,高师院校数学教育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训练方面滞后,使得高师院校培养的数学师范生不能很
目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各种安全问题仍在层出不穷。可信计算组织(TCG)的可信网络连接(TNC)工作组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可扩展的体系结构以安全有效地控制终端访问可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和核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放射性污染和核事故潜在危险随之增加,对突发性核事故、核电站、核设施附近的放射性污染进行监测等有关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
随着信息产业尤其是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无线频谱的需求量剧增,频谱资源的稀缺性以及静态固定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分配策略的低效性的矛盾日趋明显,提高频谱利用率已经成为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课程逐渐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在一系列国家颁布的相关教育政策引导下,大大提高了高校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掀起了一股网络课程建设的热潮,网络课程数量
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这已成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瓶颈。源于生态安全研究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以土地
参考国内外文献,对相变材料的分类、相变形式、不同相变材料的优缺点以及选择相变材料的相关依据进行论述。鉴于我国建筑能耗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与信息有关的素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教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带来的是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这些能源和环境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
幼儿美育因幼儿美感发展的特点而具有其独特性,实施过程也有其特殊性。家庭是幼儿美育的摇篮,文章分析了家庭美育的特点和意义,提出了家庭中幼儿美育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