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战略始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使得粮食如何实现持续增长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15年农业部就已下发了粮食绿色增产的相关文件,对粮食绿色增产的迫切性、目标及任务做了详细阐述和要求。粮食绿色增产成为平衡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核心关键点,也是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的必由之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在不断提高粮食产量、推动粮食生产模式转变,实现粮食绿色增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对河南省当前的农业整体发展、农业技术装备、城镇化、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及新型农业主体发育程度等粮食生产的社会经济环境及自然环境进行了阐述和评价,将河南省1978—2016年的粮食产量变化划分成为5个阶段,同时从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生产化肥施用量、粮食生产农药使用量、粮食生产劳动力投入和粮食生产柴油使用量6个方面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进行了定性分析。论文基于2004—2016年的面板数据,将碳排放这一非期望产出纳入指标体系内,运用SBM-ML指数模型对河南省的粮食GTFP进行了测算,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其次,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分析了河南省粮食GTFP与粮食产出的二元空间相关性。最后,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河南省粮食TFP,并对比了其与河南省粮食GTFP测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时间演变视角下,河南省粮食GTFP的驱动因素经历了由技术进步驱动转变为技术效率驱动再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驱动的过程;空间演变视角下,河南省18个地市的粮食GTFP有明显差异,河南省粮食GTFP与粮食产出的二元全局空间自相关大体呈“N”型变化;地域分区视角下,豫北地区是河南省粮食G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属集约式粮食生产模式。豫东和豫西地区的生产方式相对粗放,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使用效率低。论文采用Tobit模型对农药使用量等6个内生影响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等4个外生影响因素共10个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机械劳动力等5个因素对河南省粮食GTFP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粮食生产柴油使用量等3个因素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财政投入等4个因素对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或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从转变发展模式,探索粮食绿色增产的道路;因地制宜,发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驱动作用;要不断推进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平衡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河南省粮食GTFP,促进河南省粮食绿色增产的政策建议。但同时论文也存在着缺乏微观调研数据分析等局限性,这也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