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地区差异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初级产品。在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也已经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各区域的表现却不尽相同。  本文系统地分析中国各个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和发展变化,通过相关指标计算出各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具体差异,找出导致各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差异的原因,并最终提出解决对策。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东、中、西部地区认清形势,在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而发挥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优化整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另一方面,对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环境,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1)导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与一国或一个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紧密相关的各种理论。  (2)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基本情况。介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现状特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3)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地区差异分析。首先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开展出口的比较优势所在,其次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对各地区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各地区资源、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构成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RCA指数计算分析各出口分类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  (4)探析各地区出口商品结构所存在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政策因素、区位因素、资本因素、技术水平因素、人力资本因素。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才使得我国的各地区出口商品结构存在较多差异。  (5)针对上述的差异,论文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对策,分为国家的调整对策和各地区的调整对策。国家的调整对策主要有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等措施。东中西部各地区也应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使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本文对2003-2006年有关出口商品结构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比重,以及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得出我国各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差异。同时,还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统计出各地区各种分类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文章着眼于横向比较,即比较不同地区的不同分类产品在同期内的出口比重和比较优势,得出这些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差异所在,并针这些差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文章运用大量的图表和数据来说明现实情况,能够更加直观的表达作者的意愿。在第三部分出口商品结构地区差异分析中,制作了大量的图表,反映了地区差异的现状。本文所用的数据多为作者查阅大量的相关统计年鉴后进行计算得出,是第一手的统计资料,具有新颖性的特点,能反映最新的情况,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和生活的联系,在认清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看清现在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中理解生活、懂得生活。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期刊
由于我国养猪呈现的特点是农户分散饲养、规模小、品种差、效益较低,再加上流通不畅,国内深加工能力较弱,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十分严重。我国生猪市场这种严重的周期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