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系变迁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巨大作用,经过多年的演变,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以合作金融机构为骨干,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变迁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了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宏观上体现为农村金融制度设计的偏差,从微观上体现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不足。因此,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改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本文尝试着拟对农村金融体系变迁、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进行研究。总的看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和体系目前正朝着合理化、规范化地方向发展,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体系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所以研究农村金融体系变迁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方向,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农村金融体系变迁在微观上又直接导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不足,也就是说农村金融供给与农村资金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必然要求农村金融制度在改革和发展上相机而变。所以本文主要着眼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模式和路径。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回顾了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历程,并对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银行业金融体系的定义,定义突出了五类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五类机构也是本文逻辑框架构建的着眼点,并进一步阐述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其次,按照时间的发展详细地回顾了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历程,在回顾过程中注重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发展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特征。指出农村金融体系变迁过程中存在的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目标设计有所偏差、农村金融体系稳定性弱化、农村信用社诸多矛盾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等四方面特征,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特征的分析注重了对其变迁结果的评价。第二章主要是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本章在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西部某地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存在组织体系缺陷、资金投入不适应、金融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进而对样本所在地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验证上述问题和分析,本章设计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水平指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并得出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联结论。从而说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变革滞后影响着农村金融发展,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滞后影响也导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上的种种缺陷。第三章,即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本章认为,吸取农村金融体系变迁中的教训,改进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需要对农村金融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所以本章结合第一章、第二章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方向,应是在继续业务经营管理上进行商业化改革的同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继续产权制度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并对职能范围进行调整。即:加大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和供给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扶持政策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体系。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本文回顾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历程,得出农村金融体系变迁带有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改革目标设计偏差、农村金融组织稳定性弱化、农村信用社问题难以根除等结论。2、本文基于样本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等三方面存在缺陷。3、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在供给渠道、组织结构和服务上的缺陷及其影响程度。4、本文的研究表明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滞后影响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缺陷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并认为其在结构上的逻辑关系是成立的,即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在于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本文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于:1、本文对于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回顾更多的是直白式的阐述,理论分析显得比较薄弱,同时,本文未能对中国农民的生活习性、消费习惯、农村经济结构等外部因素进行分析。2、本文的实证分析仅限于西部一地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现状,加之部分农村经济金融指标的限定,虽然本文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但对于定量分析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模型和实证资料来进一步论证个别观点。
其他文献
摘要:公平性原则是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要宗旨,也是充分发挥薪酬激励功能的基础。通过论述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公平性的影响,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平性原则,发挥薪酬管理体系的正面激励作用。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激励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欧美企业管理学术界就认识到了薪酬管理中公平性的重要作用。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提高了公平理论,该理论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仅与
<正>研究目的:以武术套路的形成为着眼点,对武术套路的演武进行文化阐释与说明,提升对武术套路内在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识。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
会议
从发展历史看,尽管国内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发展历史都很短,但其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总体来说财务管理水平落后于企业整体的发展,大部分企业的财务还定位于传统的核算和监督职
现如今智慧城市、智慧水务的概念愈发火热,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被广泛利用。本文针对智慧水务如何结合大数据技术,以及智慧水务的内涵意义与现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采用接枝缩聚的方法,将端羟基硅酮(HTPDMS)与环氧树脂(EP)反应,制备低光衰HTPDMS接枝EP(EP-g-HTPDMS)共聚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其结构,并将制备的EP-g-HTPDMS共聚
虽然东亚合作的历史非常短暂,但中日韩合作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形成了多元复合治理的区域合作发展态势。在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以及中日韩关系
本文以知识经济为出发点,探讨了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会计的关系,进而简要概述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力资源会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应用。
目的评估杓型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病人心脏结构、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踝臂指数(ABI)在评估左心室结构、功能的效能上是否因杓型与非杓型而出现偏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
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大客户管理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本文就大客户选择标准、如何培养大客户的忠诚度、大客户管理可能遇到的陷阱进行了讨论.
继借助“爱、美、艺术、民众艺术观及读解作品的入口”,及“爱、美、艺术的姊妹篇及少年艺术家的出世宣言”系列作品,该篇作为“‘艺术与爱情’”二重奏的变奏,《获虎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