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新型缓蚀剂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热效率高、热源广泛、能耗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效率,制冷业研究发展三效式和多效式制冷循环。在优化设计的三效式制冷循环中,制冷机最高工作温度达到180℃,溴化锂溶液浓度也更高。而作为强腐蚀性介质,高浓度溴化锂溶液在三效式和多效式循环条件下会引起碳钢、铜以及铜合金等金属材料严重的腐蚀。这一问题制约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技术的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采用化学浸泡实验、电化学测试技术和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EPMA)以及红外光谱(IR)等检测技术,对Li3[PMo12O40]与SbBr3复合缓蚀剂(PMA/SbBr3)、强化溶解Li2MoO4缓蚀剂(E-Mo)、Na3[PW12O40](PWA)、H4[PW11VO40](PWVA)和PWVA/Sb2O3复合缓蚀剂在高温55%LiBr+0.07mol/L LiOH溶液中对SS41碳钢、磷脱氧铜和白铜的缓蚀行为进行研究,并探讨了缓蚀机理。结果表明,PMA/SbBr3、PWA、PWVA和PWVA/Sb2O3缓蚀剂能够同时抑制碳钢、铜和白铜在55%LiBr+0.07mol/L LiOH溶液中的阴极和阳极反应过程,属于混合型缓蚀剂。E-Mo只能抑制阳极反应过程,而对阴极反应过程无影响,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PMA/SbBr3缓蚀剂对碳钢在55%LiBr+0.07mol/L LiOH溶液中具有优异的高温缓蚀性能,对铜和白铜的腐蚀也具有较高的缓蚀效率。实验温度范围内,碳钢在含PMA/SbBr3缓蚀剂的55%LiBr溶液中腐蚀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lnk=11.447-3561.4/T,反应表观活化能Ea=29.61kJ/mol。PMA/SbBr3缓蚀剂使碳钢在55%LiBr+0.07mol/L LiOH溶液中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大,腐蚀反应进行的难度增大。 55%LiBr溶液中添加20m/L 2-聚丙烯酸调聚物,Li2MoO4在55%LiBr溶液中的溶解度提高到850mg/L,得到E-Mo缓蚀剂。E-Mo缓蚀剂对碳钢在55%LiBr+0.07mol/LLiOH溶液中的腐蚀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尤其是溶液温度超过180℃时仍具有很高的缓蚀效率。溶液温度为240℃时,碳钢的腐蚀速度仅33.07μm/a,缓蚀效率仍高达91.5%。E-Mo对铜和白铜的腐蚀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55%LiBr溶液中,碳钢的腐蚀电流密度icorr与腐蚀电势Ecorr之间的关系方程为lgicorr=-2.66-3.54Ecorr,阴极析氢反应塔菲尔常数βc=282mV。 在55%LiBr+0.07mol/L LiOH溶液中,PWA缓蚀剂浓度为300mg/L时,对碳钢和白铜具有优异的缓蚀性能,对铜的腐蚀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溶液温度为180℃时,碳钢腐蚀速度仅24.55μm/a,缓蚀效率为86.4%。PWA具有强氧化性,在55%LiBr+0.07mol/L LiOH溶液中使碳钢表面生成完整致密的Fe2O3钝化膜,铜表面沉积CuO和
其他文献
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的计划要求,在高校设计专业融入荆楚传统手工艺实践教学迫在眉睫。描述近代工业革命由于机器大批量生产效率高,逐渐代替了传统手工
模具是材料塑性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装,中高碳钢是制造模具的廉价材料。模具多数是因表面耐磨性、抗氧化性或耐蚀性差而失效的,因此,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显得非常重要,但强化层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和解析预测校正的滑翔制导方法。所提方法分纵向制导和侧向制导两部分。在纵向,利用准平衡滑翔条件建立了待飞距离与能量、倾侧角之间
为了降低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系统中传统部分传输序列(partial transmit sequenc
通过实践经验叙述生产上灰铁件开裂与化学成分的量化关系及防止措施.
本文叙述了新疆自治区党委开展"访惠聚"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访惠聚"工作的思路和策略:"访民情"深入群众,把握群众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惠民生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再次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随访中患者是否再次骨折将接受椎体强化术治疗的245例胸腰段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194例)和骨折组(51
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群体综合评价.为判断各地区间(学校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之差异提出了一个数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