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肿瘤,其中以肝细胞性肝癌最常见,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50岁多见,男女比例之比为2-5:1。患者就诊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大多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需要疗效肯定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首选治疗手段。目前,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从以往较单一的方法已发展成为多种方法并举、标本兼治的较完整的综合治疗系统。本文运用的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肝癌介入治疗手段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多数会出现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在白蛋白降低,血清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在正常肝组织的代偿机制下,可于术后5-7天内好转,恢复到术前水平。也有专家认为,部分肝癌行化疗栓塞治疗引起急慢性的肝损伤是难以恢复的,多次介入治疗可导致部分患者因肝功能的损害而形成肝硬化。国内大部分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炎基础,在此背景下的介入治疗导致肝损伤不易恢复,甚至可导致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同时由于肿瘤、手术、心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带瘤生存的患者生活质量差,自身免疫及调节功能低下;而当前对肝功能进行性衰竭的患者治疗手段有限,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逆转措施,往往过多的药物治疗使本身功能较差的肝脏承受药物代谢压力加重,反而有可能进一步损伤肝功能的危险。在如何降低肝癌介入术后肝功能的损害、缓解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仍然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臭氧疗法已被开始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辅助方法,研究显示医用臭氧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药物疗效,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等功效,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部分学者利用医用臭氧自血回输及直肠注气的方法进行了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发现医用臭氧在预防肝功能损伤、提高及调节机体免疫、延缓肝纤维化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基于对医用臭氧已有的临床研究,针对肝癌介入术后出现肝功能的损害、机体免疫的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的诸多问题,探索性的将医用臭氧运用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的治疗,观察其对减轻化疗栓塞术后急性期反应、保护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证明其是否能在肝癌的介入治疗当中提供帮助。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序贯医用臭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臭氧治疗本病的疗效优势及机制;为肝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材料和方法1、所选病例均来自南方医院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肝癌患者共40例。其中男35例,女5例。18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22例为B级;肿瘤标志物(AFP)均异常;血常规均无明显异常;根据BCLC分期(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2010)有9例患者肝癌分级为B级,41例为C级。2、实验分组及治疗处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均行常规肿瘤介入手术治疗,实验组在介入治疗后加用医用臭氧治疗;医用臭氧由医用纯氧经过三氧发生器制备,实验臭氧浓度20-60ug/ml。灌注方法:嘱患者排空二便,清洗外阴,取侧卧位,臀部抬高10-15cm,用液体石蜡润滑细导气软管,用注射器抽吸医用臭氧治疗气体150ml,经细导气软管缓慢注入直肠,保留10min不排气,每天一次,维持5-7天。3、统计学处理:采用双录入法输入数据库,将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AFP)指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积分及疗效、体力状况评分积分及疗效分别记录,并用sas9.1.3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前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无序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选取检验水准a=0.05;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前年龄、性别、疾病的分期、肝功能的分级、治疗前体力状况(KPS)、生活质量QO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疗效评定标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体力状况评分积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478),治疗前后两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01),应分析各组的单独效应,实验组体力状况(KPS)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平均升高7.55,对照组体力状况(KPS)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平均升高0.3,说明实验组在体力状况(KPS)积分指标上疗效优于对照组。体力状况(KPS)评分疗效比较实验组改善1例(5%),稳定19例(95%);对照组稳定20例,未出现改善及恶化;经秩和检验,x2=1,P=0.3173,尚不能认为两种治疗方法之间有差异。生活质量(QOL)评分积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1499),治疗前后两时间点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1),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64),应分析各组的单独效应,实验组评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平均升高4.6,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平均升高1.5,说明实验组在积分指标上疗效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QOL)评分疗效实验组有效5例(25%),稳定15例(75%);对照组有效1例(5%),稳定19例(95%);经秩和检验,x2=3.0588,P=0.080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评估肝功能AST、ALT、GGT三个指标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与两时间点之间有差异(P<0.05),两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应分析各组的单独效应,实验组三个指标在治疗后降低程度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在这三个指标上疗效优于对照组。TB、DB、AFP三个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与两时间点之间有差异(P<0.05),两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三个指标上均有疗效且疗效间无显著性差异。ALB、ALP这两个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与两时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两个指标上均无显著疗效。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序贯医用臭氧治疗,能提高患者体力状况及生活质量疗效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能更加有效的降低谷草、谷丙及谷酰转肽酶含量,保护肝功能;这说明医用臭氧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起到协同作用,在减毒增效及保护肝功能和提高机体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疗效。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医用臭氧的客观性、合理性及治疗的实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