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乳剂凭借其生理耐受性好、低毒的优点被作为药物静脉给药的优良载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药物包裹于油相或乳化剂层中,可以避免与血管内壁直接接触,从而降低药物在注射部位所产生的刺激性及由此而引发的全身毒性,而更显示其优势。克拉霉素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日本大正制药公司研制并生产,与红霉素相比,克拉霉素具有更广的抗菌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的感染。克拉霉素静脉注射剂为乳糖酸克拉霉素(Klacid iv(?)),由于静脉注射时可引起强烈的刺激性,影响了药物临床的应用。在本研究中将克拉霉素制备成可静脉注射的脂肪乳剂,通过对各种处方及工艺因素的筛选与考察,制备成了低刺激性的克拉霉素脂肪乳剂,并且以克拉霉素溶液剂作为参比制剂与克拉霉素脂肪乳剂进行了刺激性对比实验。对克拉霉素脂肪乳剂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体内脏器的组织分布以及动物体内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与考察。建立了克拉霉素的HPLC分析方法,灵敏度较高,表面活性剂等空白辅料无干扰,适用于克拉霉素的质量控制;对克拉霉素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能力进行了考察,并考察了克拉霉素在不同pH介质中的稳定性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克拉霉素的溶解度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大,克拉霉素在酸性介质中稳定性降低容易降解,当pH>5.0时无显著差异。由于克拉霉素在油中及水中的溶解度均较低,因此为了增加在油相中的溶解度,我们采用了非水溶媒的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克拉霉素-磷脂的固体分散体系,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增加克拉霉素在油相中的溶解度。我们对冷冻干燥工艺中的非水溶媒、磷脂种类、用量进行了筛选,并考察了升华时间对于冻干物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最佳的冷冻干燥工艺。通过对于冻干物的DSC、X-ray diffraction、TGA的研究,提出了可能的增溶机制。在脂肪乳剂制备工艺的研究中,优化出了克拉霉素的加入方法、高压均质压力及次数、卵磷脂的用量对脂肪乳剂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乳化剂中油酸钠的用量,并考察了pH值对脂肪乳剂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醋酸作为非水冷冻干燥的溶媒,以大豆磷脂作为增溶剂,选择药物与磷脂的比例为1:2时可以制备出性质稳定的冷冻干燥产品。比较了不同的升华干燥时间及二次干燥温度及时间,确定冻干工艺为:预冻,-50℃下预冻24小时;升华干燥,温度控制在—20℃,升华干燥时间为20小时;再干燥,温度25℃,12小时。通过DSC、X-ray diffraction分析表明,克拉霉素与磷脂形成的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是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的,TGA分析表明醋酸的残留水平为2.8%。确定了克拉霉素脂肪乳剂的最终处方及制备工艺为:油相组成为注射用大豆油—MCT(2∶8),卵磷脂用量为0.5%,油酸钠为0.1%;均质前调节pH值至6.1,,压力为800 bar,6~10次,灌封氮气,121℃灭菌15 min。以上方法所制得三批脂肪乳剂平均粒径约为197.7nm,25℃±2℃加速试验6个月和6℃±2℃长期留样试验12个月表明脂肪乳剂性质稳定。建立了微生物管碟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克拉霉素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克拉霉素脂肪乳剂和普通的溶液剂的大鼠体内药时过程均符合双隔室模型,非隔室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受试制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71.31±16.92μg·mL-1·h,为参比制剂的117.6%,两制剂药时曲线形状相同。脏器组织分布结果表明,与克拉霉素溶液剂相比,克拉霉素脂肪乳剂明显提高了肺、脾的摄取,非隔室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心、肝、脾、肺、肾、脑中两制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之比分别为:1.03、0.77、2.70、2.50、1.03和1.89。安全性试验表明,克拉霉素脂肪乳剂体外不引起溶血,兔耳缘静脉刺激性实验和肌肉刺激性实验表明本品无血管刺激性和肌肉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