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吉西他滨联合PD-1抗体对小鼠肺肿瘤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对荷肺肿瘤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数量及其功能的影响,及吉西他滨联合PD-1抗体治疗肺肿瘤的疗效。
方法:
将Lewis肺腺癌细胞注射于C57BL/6小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MDSC的数量及其IL-4R、CD31和MHCI的表达强度;共培养经磁珠分离纯化的脾脏T淋巴细胞和MDSC,以ConA作为刺激剂,分析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和一氧化氮产物水平,MTT法分析MDSC对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进而分析MDSC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用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荷瘤小鼠,通过检测抗体产生水平分析荷瘤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过继细胞转移实验分析MDSC与荷瘤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变化有无关联。将吉西他滨腹腔注射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用药前后脾脏中MDSC及各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利用CBA试剂盒检测荷瘤小鼠应用吉西他滨后MDSC相关炎性因子分泌水平。将荷瘤小鼠分为四组进行下述治疗:单用吉西他滨、单用抗PD-1抗体、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和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分析吉西他滨对抗PD-1抗体治疗肺癌疗效的影响。
结果:
1)3LL肿瘤诱导脾脏中MDSC聚集,MDSC可通过Arginase1和iNOS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FNγ分泌。
2)3LL荷瘤小鼠的抗体生成能力强于正常小鼠,这种增强的体液免疫反应与脾细胞中积累的MDSC有关。
3)吉西他滨可选择性清除脾脏中的MDSC,改变环境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程度。
4)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治疗肺肿瘤取得较好的疗效。
结论:
吉西他滨可有效清除荷瘤小鼠脾脏中MDSC,其与抗PD-1抗体联合治疗肺肿瘤具有协同效应。
第二部分:吉西他滨增强PD-1抗体抗肺癌疗效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临床观察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治疗的疗效,分析疗效预测因子。
方法:
肺癌患者满足下列条件:病理类型为肺鳞癌或腺癌,一线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卡铂化疗,治疗进展后二线使用抗PD-1抗体治疗。另外采集10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癌症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中MDSC的数量,分析其与抗PD-1抗体疗效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肿瘤标本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及PD-1和PD-L1的表达,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插入/缺失突变(InDel)检测,分析这些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1)满足上述条件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肺癌患者共有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疗效评价结果为:1例CR、4例PR、3例SD,2例PD,ORR为50%,DCR为80%。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在PBMC中所占的比例为0.3%,疗效为PR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为1.3%,而疗效为PD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为5.4%。表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越低,应用抗PD-1抗体治疗的疗效越好,MDSC是一种潜在的抗PD-1抗体疗效预测因子。
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抗PD-1抗体疗效为PR与PD的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均有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而且均无PD-1和PD-L1的表达。
3)通过WES检测分析的肺癌患者样本中TMB突变为2.43个/Mb,属于低的TMB突变负荷,且没有发生MMR相关基因的突变。肺癌患者的InDel突变的比例为0.037,与InDel突变比例中位值0.05相比无显著差别。
结论:
吉西他滨可增加PD-1抗体治疗肺癌的疗效。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水平与抗PD-1抗体疗效相关,肿瘤组织中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TMB、MMR、InDel突变与抗PD-1抗体的疗效不支持具有相关性。因为观察病例数目较少,该结论尚需要大样本数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对荷肺肿瘤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数量及其功能的影响,及吉西他滨联合PD-1抗体治疗肺肿瘤的疗效。
方法:
将Lewis肺腺癌细胞注射于C57BL/6小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中MDSC的数量及其IL-4R、CD31和MHCI的表达强度;共培养经磁珠分离纯化的脾脏T淋巴细胞和MDSC,以ConA作为刺激剂,分析MDSC的精氨酸酶活性和一氧化氮产物水平,MTT法分析MDSC对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IFNγ水平进而分析MDSC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用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荷瘤小鼠,通过检测抗体产生水平分析荷瘤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过继细胞转移实验分析MDSC与荷瘤小鼠体液免疫反应的变化有无关联。将吉西他滨腹腔注射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用药前后脾脏中MDSC及各型淋巴细胞的比例,利用CBA试剂盒检测荷瘤小鼠应用吉西他滨后MDSC相关炎性因子分泌水平。将荷瘤小鼠分为四组进行下述治疗:单用吉西他滨、单用抗PD-1抗体、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和生理盐水对照,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分析吉西他滨对抗PD-1抗体治疗肺癌疗效的影响。
结果:
1)3LL肿瘤诱导脾脏中MDSC聚集,MDSC可通过Arginase1和iNOS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FNγ分泌。
2)3LL荷瘤小鼠的抗体生成能力强于正常小鼠,这种增强的体液免疫反应与脾细胞中积累的MDSC有关。
3)吉西他滨可选择性清除脾脏中的MDSC,改变环境中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程度。
4)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治疗肺肿瘤取得较好的疗效。
结论:
吉西他滨可有效清除荷瘤小鼠脾脏中MDSC,其与抗PD-1抗体联合治疗肺肿瘤具有协同效应。
第二部分:吉西他滨增强PD-1抗体抗肺癌疗效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临床观察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抗PD-1抗体治疗的疗效,分析疗效预测因子。
方法:
肺癌患者满足下列条件:病理类型为肺鳞癌或腺癌,一线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卡铂化疗,治疗进展后二线使用抗PD-1抗体治疗。另外采集10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癌症患者和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中MDSC的数量,分析其与抗PD-1抗体疗效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肿瘤标本中CD3+T淋巴细胞浸润及PD-1和PD-L1的表达,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进行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插入/缺失突变(InDel)检测,分析这些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
结果:
1)满足上述条件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肺癌患者共有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疗效评价结果为:1例CR、4例PR、3例SD,2例PD,ORR为50%,DCR为80%。健康自愿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在PBMC中所占的比例为0.3%,疗效为PR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为1.3%,而疗效为PD的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为5.4%。表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DSC水平越低,应用抗PD-1抗体治疗的疗效越好,MDSC是一种潜在的抗PD-1抗体疗效预测因子。
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抗PD-1抗体疗效为PR与PD的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均有CD3+T淋巴细胞的浸润,而且均无PD-1和PD-L1的表达。
3)通过WES检测分析的肺癌患者样本中TMB突变为2.43个/Mb,属于低的TMB突变负荷,且没有发生MMR相关基因的突变。肺癌患者的InDel突变的比例为0.037,与InDel突变比例中位值0.05相比无显著差别。
结论:
吉西他滨可增加PD-1抗体治疗肺癌的疗效。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水平与抗PD-1抗体疗效相关,肿瘤组织中CD3+T细胞的浸润程度、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TMB、MMR、InDel突变与抗PD-1抗体的疗效不支持具有相关性。因为观察病例数目较少,该结论尚需要大样本数量的临床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