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与资产定价问题是目前证券市场研究的热点,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流动性是影响证券预期收益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着流动性溢价现象;另一方面,之前的国内外众多实证研究表明,新股上市后的长期回报普遍欠佳。最近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认为,IPOs长期弱势是由于在计算新股及其参照系的收益率时忽略或是错误地估计了某些风险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基于流动性溢价的视角对我国证券市场的IPOs长期表现进行了重新的考察。研究发现:①基于传统检验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股上市后存在长期弱势现象,但弱势程度在逐年降低;而相对于市场组合,新股上市初期表现出极高的流动性特征,虽然随后有明显下降,但基本上仍一直高于市场组合的流动性。②本文分别采用VAR(向量自回归)和Granger因果检验两种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与收益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证券市场从2002年开始出现流动性溢价现象。③当考虑了流动性因素对证券收益的影响后,不管是采用事件研究法还是日历时间研究法,新股原本存在的长期弱势现象都得到显著改善,并在三年考察期结束时出现正的超额回报。由此可以认为,在传统检验方法下所表现出的IPOs长期弱势现象并没有反映出“真实”的情况,因为在比较新股与其参照系的收益率时没有经过正确的风险调整——传统的资产定价理论忽略了流动性因素对证券预期收益的影响。本文发现,在考虑了流动性溢价这一因素的影响后,新股并不存在长期表现不佳的状况,甚至可以认为强于市场大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