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运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问卷的方法了解苏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与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苏州大学164名大学生施以七种不同运动处方(篮球、足球、排球、散打、体育舞蹈、健美操、踏板操),并在实施前后进行心理测试,来考察七种运动处方的实际作用,以期发掘出各专项运动处方锻炼身体的特点和不足及对大学生在从事专项活动时将产生的生理效应、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影响和各专项特点等提供参考,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推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的多层次性,不但要增强体质,更希望能借用体育的其他各种社会性功能,增长自身的社会见识,所以大学生选择参加健身的运动项目都是健身性结合趣味性、交际性、健美性,已不再单单是健身而健身了。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学习趋近和积极探索的动力,体育活动内容是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最直接的表现,所以体育教育要发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结合各种专项式的运动健身处方,以供学生参选。结果表明,在经过8周的七种专项运动处方锻炼后证实,无论大学生从事何种专项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身体,只要坚持每周至少三次,无论在心血管和肺功能方面,还是身体素质及体质体形和心理素质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收获。运动处方锻炼的强度以偏向中等强度的上限越好,同时要结合锻炼者自身的体质条件,循序渐进。各专业项目有自身的优势,也有缺陷,在制定处方时,应发扬优势补、助缺陷,如此才能使大学生既积极参与其中,又能使其在参与中,各项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体质形态都得到优势发展,从而使大学生建立起终身锻炼习惯。研究表明,针对体育专项课进行的健身运动处方对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果显著,尤其对人际关系、焦虑等方面的调节和改善有一定作用,而处方的内容、形式和负荷强度会影响其效果的大小。运用专项运动处方,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不同以往的教学模式,摆脱了学生早已厌倦的竞技化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