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七十年代,苏珊·巴斯奈特和一些知名学者开始从文化的视角研究翻译,促使文学翻译的研究发生了史上第二次重大转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我们意识到文学翻译不该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要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进行研究。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不仅是文本信息的转换而且是文化之间的转换,是二次创作,赋予原文本新的“生命”,使原文本的“生命”在新的国度、语言、历史、文化背景中延续下去。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不仅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且在西方也备受汉学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人们的追捧,影响深远。《水浒传》中身份和性情各异的人物的绰号,如黑旋风李逵、鼓上蚤时迁、及时雨宋江等已让人耳熟能详,铭记于心,而且使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栩栩如生。本文尝试从译介学理论的角度出发,以译介学中“创造性叛逆”的思路,在认真对比两本译著与原著异同的前提下,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和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实例对All Men Are Brothers和Outlaws of the Marsh中绰号的英译进行了分析,旨在研究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叛逆的具体体现、具体翻译方法以及在翻译实践中接受者和接受语境发挥创造性叛逆的基础上译本的接受情况,来窥探翻译背后的文化信息,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翻译不可能在“真空”中发生,翻译过程总要受到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而这个过程的参与者——译者、接受者以及接受者所处的接受语境都会使译文对原文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背离和叛逆,所以译者、接受者以及接受语境都会发生创造性叛逆。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原则以及文化意识不同,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及策略来体现他们的创造性和叛逆性,接受者和接受语境对同一对象的解读也不同,这些都给文学中文化因素的阐释留下了空间,为经典文学作品的复译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