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的适用性及优越性。在确保母儿安全的前提下,比较产妇在新旧产程标准监护管理模式下的分娩方式、产程干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及母儿结局等指标上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共12个月)、观察并收集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共6个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住院,且已足月妊娠、进行阴道试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资料。按新产程标准执行时间将孕产妇分为对照组(旧产程组)及观察组(新产程组),对照组1977例,观察组1116例。观察组有53例属前次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的经产妇,即孕n产1,前次妊娠因产科剖宫产指征未进行阴道试产,此次妊娠有阴道试产意愿,无阴道试产禁忌症者,分别命名为疤痕组、非疤痕组;再将观察组按有无行分娩镇痛(特指硬膜外麻醉镇痛)分为镇痛组、非镇痛组。将对照组与观察组中进行分娩镇痛的孕产妇命名为旧镇痛组、新镇痛组。对照组运用Friedman产程标准(即旧产程标准)观察及处理产程;观察组则运用新产程标准观察及处理产程。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产程干预及母儿结局等指标上的差异。数据资料的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产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在文化程度、年龄、实际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新旧产程标准在分娩方式的比较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阴道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疤痕组阴道分娩率稍低于非疤痕组,剖宫产率稍高于非疤痕组,但率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子宫破裂发生。新镇痛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旧镇痛组,剖宫产率低于旧镇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第二产程超2小时分娩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镇痛组第二产程超2小时分娩率偏高。观察组中镇痛组产妇阴道分娩率、第二产程超2小时分娩率高于非镇痛组,剖宫产率低于非镇痛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第一产程中产科干预方式的比较观察组产妇在行人工破膜及静脉滴注催产素方面的干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采用分娩镇痛和使用镇静剂方面的干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产后尿潴留、重度会阴裂伤、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会阴侧/直切、会阴轻度裂伤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围产儿结局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围产儿在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转新生儿科、巨大儿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主要原因的比较观察组因产程时限异常中转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不正中转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因社会性因素中转剖宫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按照新产程标准观察及处理产程,进行充分阴道试产,应注重镇静、分娩镇痛等支持治疗,减少非医疗指征的人工破膜、静滴催产素等的人工干预。(2)按照新产程标准观察及处理产程,促进阴道分娩,提高了阴道分娩率及顺产率、降低了剖宫产率,且不会明显增加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阴道助产率。(3)只要有合理的适应症,新产程标准同样适用于前次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的妇女,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