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成功交往日益显示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交际能力成为人才招聘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语言研究中,人际意义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术论文作为一种语言体裁,还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中国,对学术论文的系统研究更是潦潦无几。 所谓语言的人际意义来自功能语法中对语言元功能的划分,但这种对语言功能的界定并不仅限于功能语法的框架。在当代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日益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即强调语言的人际的、变化的和可商议的意义,这与传统语言学研究中只关注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等的、以内容为基础的、稳定的语义关系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趋势不是突然之间形成的,而是对语言应用中人际方面的意识逐渐发展的自然结果。 自从“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在语言研究中一直存在两种倾向,即传统的结构主义和当代的语用学研究。前者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而后者把言语奉为神圣,这两种倾向都试图将语言和言语割裂开来,它们是语言研究的两个极端。实际上,语言和言语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参与的言语行为是不存在的,离开了言语活动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把语言看成只有在言语活动中方可进行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对言语交际中人际意义的关注。 虽然话语分析直到最近才成为语言学的主流研究领域之一,人们对较长的言语材料以及它与特定的交际情景之间的关系的兴趣却有相当长的历史,如柏拉图(Plato)对辩论和美学的研究。话语分析中涉及到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是以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他在总结前人(布拉格学派)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1994),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所谓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并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这一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韩礼德为使他的语言系统简洁、准确而只研究了语气、情态和语调,并把它们作为构成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结果是使许多其他可以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未被研究,这是本论文的主要理论出发点。 学术论文越来越成为学者成功的一大重要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者能否得到职位上的晋升,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尽管这并非是所有学者的最终目标,但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是对一个学者研究成果的肯定,是每个学者梦寐以求的。学术论文作为一种比较正式的文体,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手段来达到与读者交流的呢?了解一些关于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作者与读者的成功交流,即使作者的观点或结论更易于被接受。因此,本文以韩礼德关于语言人际意义的观点为理论框架,同时试图有所补充,讨论学术论文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 全文共分五章,外加引言和结束语。 在引言中,笔者指出了学术论文及人际表达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文献回顾,同时指出了本文的切入点。 第一章主要是解释学术论文基本概念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概念,指出在学术论文中通常用到的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框架,分别讨论了情态和语气在学术论文中人际表达的应用。在结论中分别指出,情态是作者表达自己对命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最常用方式,它的运用可减少读者对命题的争辩性。在社会科学论文中,作者极少使用祈使语气,他们更多地运用疑问语气来激发读者的思考,把读者带入议题,以此来推动文章的进展。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韩礼德理论框架之外的讨论。第四章重点是第一人称代词“工”和‘,we”对表达作者态度的作用。第五章是关于不同文献引用方式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态度。在写文章尤其是写议论文时,我们通常会避免使用“工’,这种主观性较强的表达方式,而实际上适当地使用“工”可以使作者的观点更明确,从而使作者对某一研究的贡献更明显。第一人称复数“we”的使用则是作者拉近与读者心理距离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五章指出,不同的文献引用方式表明了作者强调重点的不同,或者强调某一权威人物,或者强调某一观点,它们是为作者的不同目的服务的。 第六章是人际意义研究得出的启发,其中包括对写作的启发,对教学的启发以及对翻译的启发。这里笔者指出,人际表达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与各民族的不同文化有关,因此要注意文化对人际意义表达方式的影响。 结束语是对本文的回顾和前瞻。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笔者期待专家和同行教师的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