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通过精准扶贫的推进,确保我国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然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仍有5575万贫困人口,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社会承诺,2013年至今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中央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65号)、《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4]7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文件,将“精准扶贫”作为当代扶贫攻坚战略的指导思想。在上述扶贫政策的指引下,近两年来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124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为研究现阶段不同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对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本文选择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和贵州省雷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相应的数据资料,以案例的形式具体阐述科右中旗“贫富捆绑”及雷山县“银保互动”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特点,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双重样本选择模型探索不同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一方面,贫困户对扶贫小额信贷的需求仍明显低于非贫困户;另一方面,按照现有的评级要求和评分规则,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贷款。通过案例分析发现,“贫富捆绑”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当地建档立卡成果,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替代抵押;“银保互动”模式则通过保险的分摊损失与灾后补偿功能替代抵押。两种模式具有地方特色,较好地解决了目标瞄准与信贷风险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贫富捆绑”模式由于贷款成本更低,且能够充分利用非贫困户的连带保证责任为贫困户担保,更有利于提高贫困户对扶贫小额信贷的需求,激发贫困户的内在发展动力,从而有效促进贫困户增收。此外,各地区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对提高贫困户收入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的支持比非贫困户更有效率,放大对贫困户的贷款额度能够更有效地刺激增收。针对实际情况及研究结论,本文从资金支持策略、贫困户增收能力、风险管理体系、贷款成本与额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扶贫小额信贷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