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所在地区的历史知识为主要内容,作为国家统编历史教材之外的补充教材。乡土史教材把一个地区的乡土人情、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实际的情况写入教材中,使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尤为的注重乡土史教材的编纂与乡土史教材的教学工作。对内蒙古中学乡土史教材进行编纂的分析,有利于分析乡土史教材编纂的特色与不足、改善内蒙古地区的乡土史教材的编纂工作,更加有利于提升内蒙古中学乡土史教材的编纂质量。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蒙古族长期聚居的地方,其历史与文化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内蒙古地区的乡土史教材均侧重于以个案的研究来凸显乡土史的教学,其中涉及到了乡土史教材的研究,以此很好地体现了乡土史教学及教材对个别地方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些成果中缺乏对内蒙古乡土史教材编纂的专门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更加缺乏对蒙古族乡土史的特色研究,对于内蒙古乡土史教材的文化传承功能等方面也没有涉及到。本文就以上提及的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阐述,在理论和现实方面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弥补了学术界关于内蒙古中学乡土史教材编纂上研究的空白;有利于内蒙古地区乡土史教材发挥其补充性材料的作用,为中心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蒙古族的特色文化;在弥补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内蒙古乡土史教材编纂质量的建议,对我国其他地区乡土史教材的编纂提供了参考。基于以上的思考,本论文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内蒙古中学乡土史教材作为基本的研究资料,力图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两条划分主线,分析内蒙古中学乡土史教材的内容,比较得出其存在的新变化。此外,分析整理得出内蒙古中学乡土史教材在编纂上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特色与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够为今后的内蒙古地区和其他地区乡土史教材编纂工作提供借鉴和建议。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关于内蒙古乡土史教材的概述,研究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什么是乡土史教材及其分类,内蒙古乡土史教材的意义及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次,第二部分是关于内蒙古中学乡土史教材编纂的分析,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乡土史教材的编纂内容比较,得出其近三十多年以来的编纂新变化。再次,第三章是归纳总结出乡土史教材编纂的特色和存在的不足,以期对今后的内蒙古乡土史教材的编纂和其他地区的乡土史教材编纂有所借鉴和帮助。最后,针对内蒙古乡土史教材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以提升内蒙古乡土史教材的编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