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在畜禽及水产动物养殖中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出现,养殖动物携带的耐药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和环境污染等将其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传播给人类,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已构成一个巨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因具有广谱、优秀的药物动力学性能和强大的抗菌活性、以及与其他类抗菌药物之间没有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居于世界首位,水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水产品携带的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市售罗非鱼水产品为研究对象,从广州市超市、农贸市场等水产品交易市场随机购买鲜活的罗非鱼商品鱼,开展水产品携带的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首先,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水产品携带的优势菌群;然后运用细菌筛选培养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分离鉴定目标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测试;最后采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分析分离菌株PMQR基因携带和QRDR靶基因突变情况;为水产品中携带的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风险评估积累科学数据。细菌分离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市售罗非鱼商品鱼各组织的优势菌均为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从广州市14家水产品交易市场购买的100条罗非鱼样品的鳃、肌肉和肠组织中共分离出280株气单胞菌和182株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14%;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82%和18.13%。大肠埃希菌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气单胞菌,不同组织中分离的细菌耐药率存在差异,肌肉中分离的细菌耐药率最低。PCR检测结果显示:从分离的气单胞菌菌株中只检测到qnrS和aac(6’)-Ib-cr两种PMQR基因,携带率分别为4.29%和2.86%;而从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中检测出qnrB、qnrS、aac(6’)-Ib-cr、oqxAB和qnrD五种PMQR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2.64%、36.81%、9.89%、11.54%和0.55%。大肠埃希菌PMQR基因携带率高于气单胞菌,且种类也较多。QRDR靶基因突变结果显示,103株发生QRDR靶基因突变的气单胞菌中有98株(95.1%)发生了gyrA基因突变、5株(4.85%)只发生parC基因突变,而发生gyr A和parC基因双突变的有41株(39.8%);103株发生了QRDR靶基因突变的气单胞菌只有7株(6.8%)表现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60株发生QRDR靶基因突变的大肠埃希菌中,41株(68.3%)发生gyrA基因突变、19株(31.7%)只发生par C突变,有17株(28.3%)发生了gyrA和parC基因双突变;60株发生了QRDR靶基因突变的大肠埃希菌有34株(56.7%)表现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研究结果表明:市售罗非鱼水产品中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携带的细菌种群,不论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PMQR基因种类还是PMQR基因的携带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高于气单胞菌,水产品携带的氟喹诺酮类耐药细菌和PMQR耐药基因风险主要与大肠埃希菌有关。肌肉中分离的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或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鳃和肠道的,显示罗非鱼可食用部分携带的耐药菌很少,食品相对安全;水产品携带的细菌耐药性风险主要来自肠道和鳃组织。此外,比较分析大肠埃希菌和气单胞菌携带PMQR基因、QRDR基因突变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种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可能存在不同,具体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