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窗口,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然而,目前西北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实际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为此,有必要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新疆、青海、甘肃,三个地方的部分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从呈示行为、互动行为、反思行为与管理行为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当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呈示的技能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述的类型单一,言语表达不恰当、板书质量不高,形式化问题严重、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不足,资源内容缺乏学科特性、动作行为指令不清,表现效果不佳;二是学生参与互动的深度不够。表现为问题类型单一,表述不明确、强化类型单一,言语缺乏针对性、教学指导类型单一,指导不足、教师倾听不足,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参与深度有待加深、学生应答层次有待提高、学生提问稀少,评价简单、教师反馈有效性亟待提高。三是教学反思的质量不高;四是课堂管理的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为民族地区文化与语言的影响;城乡学校师资不均衡;学校缺乏教学反思的文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欠缺;教师传统思想的束缚;教师的教学投入不足;教师忽视不同民族背景学生的差异性;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物质资本缺乏;学生的语言文化环境相对单一,多元文化适应性能力不足。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改善西北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做到:创新体制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保证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构建本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营造反思的教学文化;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更新教师的思维方式,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营造家校合作的文化环境。